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2:27:0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是伴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开设的一门综合型活动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游戏和各种儿童喜欢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为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初步的基础。

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要求教师“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呢?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参与而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因此,教师应该把创设活动情境这一思想贯彻于一节课的始终。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我自己会整理》一课,活动前,教师可以模拟一个小兔贝贝的家,把外衣、衬衣、裤子等衣物以及玩具、书籍等物品散乱地仍在小兔贝贝的床边、书柜里、沙发上,创设一种零乱的环境。开课后,老师介绍说:“这是小兔贝贝的家,你们喜欢吗?”同学们都会说:“不喜欢,太乱了!”“那么,小兔贝贝要怎样做你们才喜欢呢?”这样,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学习活动的环境,就可能激发他们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可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东西要整理好,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又如一年级下册《风儿吹呀吹》,开课时,也可创设激趣的气氛,用实验来揭题。首先教师介绍:“今天是小兔贝贝的生日,我们一起为他点燃7根蜡烛,为他唱生日歌。”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情绪被点燃了,全班唱起了生日歌。唱后,老师又启发学生,“大家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蜡烛熄灭?”于是同学有的说:用嘴吹、用扇子扇??之后,同学操作吹灭蜡烛。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蜡烛为什么会熄灭?由此,引入关于风的话题,进入主题活动。

二、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参与的乐趣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选用并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讨论与交流

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很多课都应用了讨论与交流这一形式。由于讨论与交流活动能让学生有机会应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思想与观点,从而加深对教学要求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如一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老师在让大家了解了平安的重要性、介绍了各自回家的方式之后,把全班同学按走路回家的、坐公交车回家的和坐自行车或私车回家的分成了三组,然后讨论:“回家途中

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让我们平安回家?”经过讨论,同学们都认为,走路回家最危险的情况是过马路,在横穿马路时,要注意看红绿灯,还要走斑马线;骑自行车及自驾车要注意分清快车道和慢车道,还要注意看红绿灯;坐公交车回家的同学在站台上等公交车时,要注意来往的车辆,所等的公交车到站了,同学们别拥挤,要按顺序上车。通过讨论交流,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意识。

(二)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也是品德与生活课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它既可在校内进行,也可在校外进行;既可组织学生到熟悉的环境进行观察、交流、体验,又可让学生通过图书、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搜集资料。这一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如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教师在活动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人的职业、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情况。活动中,让学生根据自己事先对家人的观察与了解,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样,通过学生亲自调查,在调查中得到体验,又在体验中相互交流,从而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三)实践练习

实践练习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一些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等操作性活动,这类活动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

如一年级上册《看我多精神》一课,在让学生懂得姿势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及正确的坐、立、走姿势之后,课堂上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用各种形式展示出自己正确的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又如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这一课,在让同学了解为什么会换牙、怎样对牙齿进行保健之后,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具进行刷牙练习活动。在一年级下册《小苗快快长》活动中,老师可在前两周安排同学种植各种豆类,等到上这一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种植的各种小苗带到教室,相互介绍、交流,并开展小苗展示会。

(四)表演及游戏

表演是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获得某些身临其境的机会去学习,从中得到体验。 如一年级下册《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可以让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用眼不当的现象?之后分小组进行现场表演,有的组表演躺在床上看书,有的表演长时间看电视,有的表演边走边看书等。当一组同学表演完之后,让其他组的同学说一说不当之处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通过表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良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从而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对于课程实施是非常重要的。

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就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的质量。有效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创造性的重要标志和促进教师

自身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可以开发的资源很多,教师首先要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主动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的一家人》这一课时,老师就可以让同学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请到教室,与同学一起真情互动。活动中分小组让孩子与家人都来讲述家庭的亲情故事。之后,又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猜猜看”,让孩子和家人各在一方,分别写出家人的生日、爱好、喜欢吃的东西等,写好后让学生当评委,看他们写的是否一样,家长没有到的同学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请家长签字证实。这节课教师就充分利用了家长这一课程资源来辅助教学。

又如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这一课,因为这个学段的学生正值换牙之际,换牙早的同学已经经历了这一过程,换牙晚的同学对这一过程还很陌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重视利用学生自身的经验作为活动的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课程资源。

活动中,老师可以请几个换过牙或正在换牙的同学上去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没有换牙的同学很积极地寻问:“换牙疼吗?”、“换牙用不用去医院?”、“牙换了以后还会长出来吗?”??台下的同学不停地问,台上的同学认真地答,这种真实体验后的真情传递使整个课堂气氛非常好。

四、采用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品德与生活课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融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实施鼓励性评价,教师一个真诚的微笑,一道肯定的目光,一句热情的话语都会给学生精神上以鼓励。

如二年级上册《你真棒》《我也棒》等主题,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自己制作了小红花、小星星、小红旗等小奖品,在同学积极主动发言时,奖给这位同学一个自信星,在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奖励他一个智慧星,在与同学合作学习中,主动帮助同学的奖励他一个助人星??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非常高涨。

综上所述,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更多地体现为教师指导或参与下学生的自主活动,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我感悟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讨论等,感受生活、学习做人,从而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切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学素质等打好基础。

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0xza4sguo6r0ta505np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