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观念领域 答案:D 5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每一项行为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构成要素的是( )
A. 核心行为 B. 行为产生的条件 C. 行为表现标准 D. 教育行为 答案:D 53、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中,要求课程目标的制定定要考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是( ) A. 可行性原则 B. 整体性原则 C. 缺失优先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答案:A 54、前苏联教学论专家()认为,课程内容的成分应该类似于人的社会经验的成分
A. 克拉耶夫斯基 B. S.拉塞克 C. 廖哲勋 D. 泰勒 答案:A
55、人民教育出版社《幼儿园教育活动》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者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划分,其中不包括( )
A. 《健康》 B. 《自然》 C. 《常识》 D. 《社会》 答案:C 56、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中,哪一个原则体现了幼儿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
A. 发展适宜性原则 B. 基础性原则 C. 兴趣性原则 D. 直接经验性原则 答案:D
5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中哪种方法是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 A. 伦理组织法 B. 心理组织法 C. 经验组织法 D. 需要组织法 答案:B 58、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的组织形式中不包括( )
A. 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B. 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C. 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D. 以教育为中心的
组织形式 答案:D 59、幼儿园课程计划中各层次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 )
A. 学年计划 B. 学期计划 C. 日计划 D. 认知计划 答案:D 60、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中哪种组织形式可以是由一个教师面对一两个幼儿进行指导,也可以是幼儿自发、自由活动( ) 答案:C
A. 集体活动 B. 小组活动 C. 个别活动 D. 教学活动
61、根据学习的目的性、意识性可以把学习相对分为:( ) 答案:B
A. 有意学习和认知学习 B. 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 C. 无意学习和社会学习 D. 认知学习和社会学习 62、支架式教学是根据( )原则创设的 答案:A A. 最近发展区 B. 学习是主动的 C. 学生是主体 D. 教师是主体
63、课程实施的重要环境和媒介( ) 答案:B
A. 活动空间和活动环境 B. 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 C. 活动材料和材料种类 D. 活动材料和活动环境 64、课程方案需要经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其中关键因素是( ) 答案:B A. 教师的知识 B.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C. 教师的能力 D. 教师的态度 65、作用在于诊断课程,为使课程调整和改进得更为合理、完善提供信息的是( )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评价 D. 效果评价 答案:B 66、针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是( )
A. 效果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答案:C 67、在设计单元活动之前进行的幼儿学习经验和能力评估,以所获资料作为设计活动的参考的是( ) A. 后评价 B. 前评价 C. 内部评价 D. 效果评价 答案:B 68、目标模式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是( )
A. 为什么教 B. 教什么 C. 怎么教 D. 怎样判断教的效果 答案:C 69、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的( )
A. 维果斯基 B. 斯坦豪斯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答案:B 70、判断下面那句话是正确的( ) 答案:B
A.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内容作为出发点 B.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目标、兴趣需要、内容都可以是出发点
C.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目标作为出发点 D.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兴趣出发点 71、 春天来了,老师带领幼儿找春天,出发点是( )
A. 兴趣 B. 内容 C. 目标 D. 活动 答案:B 72、 判断下面那句话是正确的( ) 答案:B
A.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内容作为出发点 B.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目标、兴趣需要、内容都可以是出发
点 C.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目标作为出发点 D. 在课程设计的公式中,必须把兴趣出发点
73、在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实际过程公式中,目标+兴趣需要+()——活动,所缺少的是( )
A. 课程 B. 目标 C. 内容 D. 评价 答案:C 74、 目标模式的第三步是:( )
A. 选择内容 B. 诊断需要 C. 组织内容 D. 评价 答案:A 75、( )是教育机构实现其教育职能的手段和途径
A. 教材 B. 教师 C. 课程 D. 教育理论 答案:C 76、 课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因素是( )
A. 幼儿 B. 教材 C. 教师 D. 课程设计 答案:C 77、 专业人员的反应包含了利用可靠的专业知识及其见解来做判断,其目的着眼于:( ) 答案:A A. 儿童长远的发展利益 B. 儿童的心理水平 C. 儿童的认知水平 D. 儿童的主体地位 78、 课程方案需要经教师的工作才能转化为幼儿的学习经验,其中关键因素是:( )
A. 教师的知识 B.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C. 教师的能力 D. 教师的态度 答案:B 79、 教学活动实施后进行的效果评价,检查教育目标达到的程度的评价是:( )
A. 后评价 B. 内部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追踪评价 答案:A
80、 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是( )
A. 教室文化 B. 教学环境 C. 课堂文化 D. 教室环境 答案:C 81、 把焦点集中在所研究的课程现象上是指:( )
A. 发现问题 B. 分析问题 C. 集中问题 D. 评价资料 答案:C 82、 关心课程达到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达到程度如何的评价是( )
A. 效果评价 B. 内部评价 C. 形成性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答案:A 83、 教学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在进行的评价是:( )
A. 效果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追踪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答案:C 84、 作用在于诊断课程,为使课程调整和改进得更为合理、完善提供信息的是( )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评价 D. 效果评价 答案:B 85、 在设计单元活动之前进行的幼儿学习经验和能力评估,以所获资料作为设计活动的参考的是( ) A. 后评价 B. 前评价 C. 内部评价 D. 效果评价 答案:B 86、 在课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的评价,在于检查课程方案的有效性,成功程度的是( )
A. 内部评价 B. 终结性评价 C. 效果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答案:B 87、 针对课程本身的评价是:( )
A. 效果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内部评价 D. 终结性评价 答案:C
88、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对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不断分析调整,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的是:( ) A. 内部评价 B. 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C. 效果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答案:B 89、 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是指( )
A. 幼儿园教学评价 B. 幼儿园环境评价 C. 幼儿园课程评价 D. 幼儿园活动评价 答案:C 90、 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是( )
A. 社会 B. 家长 C. 社区 D. 政府 答案:B 91、( )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A. 课程目标 B. 课程内容 C. 课程组织 D. 课程实施 答案:A 92、 目标模式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是( )
A. 为什么教 B. 教什么 C. 怎么教 D. 怎样判断教的效果 答案:C 93、 参观完天文馆后,幼儿对火箭感兴趣,教师组织幼儿制作火箭,出发点是( )
A. 活动 B. 内容 C. 兴趣 D. 目标 答案:C 94、 为了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教师带领幼儿剪纸,出发点是( )
A. 目标 B. 兴趣 C. 内容 D. 活动 答案:A 95、 在目标模式中,课程设计的中心是:( )
A. 学习经验 B. 行为目标 C. 认知水平 D. 学习动机 答案:B 96、 目标模式的提出者是的( )
A. 维果斯基 B. 泰勒 C. 皮亚杰 D. 布鲁纳 答案:B
97、 一种概括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属于课程设计的方法论是指( )
A. 课程实施 B. 目标模式 C. 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 D. 过程模式 答案:C 9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布鲁姆等人划分的三大教育目标领域的是( )
A. 认知领域 B. 情感领域 C. 动作技能领域 D. 观念领域 答案:D 99、(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儿童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正确地对对待世界的方法与态度 A. 儿童发展 B. 知识 C. 社会 D. 社会 答案:B 100、 在幼儿园课程编制中.( )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决定着课程的方向
A. 理论层次的决策 B. 实践层次的决策 C. 个人的观念 D. 教育者的观念 答案:A
简答练习
填空:
1、 汉语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 进程 。 2、 教师常根据幼儿园的 兴趣 和发展需要,决定区域活动区的种类。 3、 我们把教师教的方法大体归为 直接教学 和间接教学两大类。 4、 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以 活动课程 为主要形式。 5、 间接教学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 发现 学习为主。
6、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逐一布置各个活动区时要注意 安全 问题、自理问题、心理气氛问题和规则问题。 7、 直接教学方式中幼儿的学习方式以 接受 学习为主。 8、 主题 是单元活动的核心。
9、 课程设计目标模式的优点在于设计的条理性和 简易性 。 10、 HIGH/SCOPE学前教育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围绕儿童发展必需的“ 关键经验 ”创设学习环境,以支持儿童
学习。
11、以学习者参与活动的规模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可分为集体活动、 小组 活动和个别活动。 12、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要走在 发展 的前面,引导发展。 13、间接教学经常借助的中介有 物质环境 和人际环境。
14、学问中心课程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 学术发展 。 15、项目活动更加强调“教”与“学”是一个 互动 的过程。
16、蒙台梭利的教具大致可分为生活训练教具、 感官教具 、学术性教具和文化艺术性教具等四类。 17、活动课程注重 活动过程 自身的教育价值。
18、乌索娃认为,作业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儿童形成 系统化知识 和认识方式。 19、以影响儿童的方式为标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 隐性课程 。
20、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可以从两个角度说明,一是从教育体制的角度;一是从 人的发展 的角度。 21、以学习经验的性质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 认知性 课程和情意课程。
2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可分为 课程方案 评价、实施过程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三大部分,
23、以教育性质的内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学校课程可以分为 分科课程 、广域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24、在瑞吉欧课程中, 主动性 和创造性幼儿获得愉快、幸福、健康的前提和核心。 25、以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课程可分为 隐性课程 和显性课程。 26、陈鹤琴主张幼稚园课程的组织方法为“ 整个教学方法 ”,俗称“单元教学法”。 27、经验中心课程关注学生的 个性形成 和自我实现。
28、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案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帮助儿童 形成健全人格 和建设性理想的和平社会。 29、幼儿园课程具有活动性和 直接经验性 的特点。
30、单元主题活动的特点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注意知识的 横向 联系。 31、教师常根据幼儿的 进程 和发展需要,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 32、我们把教师教的方法大体归为 直接教学 和间接教学两大类。 33、根据幼儿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以 活动课程 为主要形式。 34、皮亚杰认为,任何知识来源于 动作 。
35、在方案教育的组织过程中在起始阶段包括 教学主题 的选择和主题网络的编制。 36、幼儿园课程目标有三种取向,分别是 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37、幼儿园课程的评价常见的两种类型是 形成性评价 和总结性评价。 38、幼儿园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有 历史 、地理和经济。
39、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 学习经验 。
40、根据幼儿特点,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形式应是 活动课程 。
41、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 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指的是 发展适宜性 。
42、在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中,较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是哪种方法 理论组织法 。 43、在下列各项中,处于课程核心位置,既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课程评价标准的是 课程目标 。 44、在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方法中,关注的焦点是儿童的是 问题组织法 。
名词解释
1、 行为目标:指的是用一种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2、 悬缺课程:学校应该提供而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
3、 幼儿园课程:是实施幼儿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
的总和。
4、 有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认为6岁之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 知识的自然能力,即所谓的吸收的心智。
5、 最近发展区:是一种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6、 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学活动。
7、 项目活动: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发现知识,理解意义,构
建认识的活动。
8、 课程的形态:就是课程存在的表现形式。
9、 专业化的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的教师
10、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11、隐性课程:是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2、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13、直接教学:教师直接、明确的传递教育意图,是一种明确、间接、迅速、有序的教学方式。 14、终结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之后对其效果的评价。
15、区域活动:教育者感兴趣的不同区域,自主选择充分互动。
16、单元教学:老师根据他对孩子能力与兴趣的了解,为孩子选择单元主题,并在事前准备好学习内容与活动,这些学习内容与活动不仅与单元相关,且涵盖各种领取。
17、理论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18、弹性计划:预先制定的教育目标,具体目标,经验,假设,灵活的目标。
19、活动课程:以实际问题解决微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20、显性课程: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参与、有预期性的课堂教学。
21、直接教学模式: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该看做是反射,心里实验者的任务就在于给予已知的刺激并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22、主题网:调动出来的与主题有关的知识经验或概念,经过归纳整理,建立起某种关系和联系,并已“网状”的形式将这种关系和联系直接形象的表现出来。
23、鹰架教学:是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未提供的过程、
24:课程编制:目标模式是以有的目标最为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的课程编制。
25、课程的全纳化:课程于所有的儿童,包括和有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张趋势,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能够学习并体会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自己会。
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目标有哪几个层次?
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