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型 新授课 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大设计说明 小、画面内容及历史价值。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主,在初步感知古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补充省略部分内容,借助多媒体,发现古画的价值。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学前准备 2.查找、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师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动的介绍,体会作者的感情。 导案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课1.欣赏图片,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2.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学案 达标检测 学习重点 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件出示图片) 入,揭题解2.板书课题:一幅名题。(用时:5扬中外的画。 分钟) 3.理解“名扬中外”的意思。 4.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谈谈你对这幅画的了
1
解。 1.多音字组词。 1.自读课文,读准多音二、初读课1.引导学生自读课字:作、乘、笼。 2.说说课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哪些内容。 3.分段朗读,根据内容划分段落。 1.自主学习第2~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突出人多的画面,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人,补充第2自然三、精读课段省略的内容。 文,合作探(2)课件出示体现街1.自读第2自然段,体会人多的场景,同桌互相交流补充省略的内容。 2.自读第3自然段,图文文,了解大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意。(用时:10分钟) 2.分段朗读,划分段落层次。 2.连线。 撑船的 生意人 摆小摊的 农民 做买卖的 道士 乡下来的 船工 走江湖的 医生 留长胡子的 摊贩 3.课文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究。(用时:市热闹的画面,图文对照,结合理解“形态各异”。 20分钟) 理解“形态各异”。 3.读一读第4自然段中(3)自由诵读第4自体现画面有意思的句子,体会然段,用“____”画出体现“最有意思”的句子。 2.再读课文,感受画家的技艺高超之处。 张择端的画的传神之处。 2
四、总结全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文,了解古画段。 价值。(用时:5分钟) 2.课件展示《清明上河图》,回顾课文内容。 1.读文,体会画的价值,感受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 2.利用课件,欣赏古画。 4.《清明上河图》有什么历史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先让学生自学交流,抓住主要内容,重点引教学反思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描写了图画中的哪些内容,通过多媒体的真实再现,让学生感受到画家张择端的画技高超、传神,画中内容丰富,极富趣味。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片段
◆抓住中心句,把内容表述清楚。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幅画的? (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 生1:介绍了画中的人物多。 生2:介绍了画中的街市很热闹。
生3:介绍了画中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到了这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请大家再逐段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意思表述清楚的?
(学生再读课文)
3
生1:写画中的人多采用的是排比的句式,课文用了“有……有……有……有……”的句式来列举画中的人物。
师:你能从画中找出这些不同职业的人吗? (课件出示,学生指认)
生2:写街市的热闹也是采用的排比,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生3:写桥北头的情景是作者根据画面想象的情景,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得很丰富。 师:不愧是有名的画家,画技真是高超,这大概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因吧!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撑船(chēnɡ zhǎng) 作坊(zuō zuò) 溜达(liū liù) 一乘轿子(chénɡ shènɡ) 汴梁(xià biàn) 悠闲(yōu yoū) 二、多音字组词。
dōu( ) chuán( ) pù( ) 都 传 铺
dū( ) zhuàn( ) pū( ) 三、选字填空。
泽 择 责 选( ) ( )备 光( ) 弓 功 宫 拉( ) 武( ) ( )殿 蓝 篮 栏 ( )子 ( )天 ( )杆 貌 冒 茂 ( )出 面( ) ( )密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名声在中国和外国都有传扬 ,比喻名声很大。 ( ) 2.从事手工制造加工的工场。 ( ) 3.泛指一个地方的人文特征和地质风貌。 ( ) 五、选择画线词语的意思。
(1)《清明上河图》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热闹”的意思是( ) A.使场面活跃,精神愉快。 B.(景象)繁盛活跃。 (2)画上有撑船的船工。“撑”的意思是( )
A.抵住。 B.支持。 C.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4
保留 保存
(1)老子把自己的知识毫无( )地传授给了孔子。
(2)《清明上河图》到现在还完整地(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赞赏 欣赏
(3)大叔十分( )年轻人的勇气。
(4)帷幕拉开了,观众( )着看台上的精彩节目。 七、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八、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请你用横线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 )、( )、( )、( )、( )。 3.请你用“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九、类文阅读。
捏 面 人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