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伊图里河高级中学高一化学《2.1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
纯》练习题(选修六)
1.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沸点约是55℃.要从丙酮和水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操作中最合理的是
( )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
解析:丙酮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液体,分液是最佳方法. 答案:B
2.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着的是
( )
A.锥形瓶 C.玻璃棒
B.分液漏斗 D.温度计
解析:锥形瓶可以代替烧杯,向分液漏斗中倾倒液体可以用玻璃棒引流. 答案:D
3.使用分液漏斗时,应首先
( )
A.洗涤 B.检查是否漏水 C.打开上端塞子 D.打开活塞
解析:使用分液漏斗时首先要检查是否漏水. 答案:B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 解析:在蒸发结晶操作中,当蒸发皿中有大部分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 ,利用蒸发皿的余热把少量水分蒸干.
答案:C
5.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
解析:萃取操作也可以在其他的容器中进行;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以防止污染试剂;而用天平称量物质时,先用较大的砝码,再依次取较小的砝码.
答案:B
6.下列关于蒸馏操作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蒸馏操作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酒精灯、铁架台、冷凝管、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等
B.蒸馏操作使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内 C.在蒸馏烧瓶内放入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 D.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是下口进、上口出
解析:蒸馏操作所用的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位置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所以B项错. 答案:B
7.(2009·福建毕业班质检)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 )
A.过滤 C.渗析
B.电泳 D.分液
解析:蛋白质溶液属于分散系中的胶体类,而氯化钠属于可溶性强电解质,可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离子可通过半透膜,因此可利用渗析方法分离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少量氯化钠,故选C.
答案:C
8.(2009·上海单科高考)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
解析:A装置可用于分液.B装置可用来分离易升华物质与不升华物质,如分离I2与沙子,或分离SiO2与NH4Cl也可用此装置.C装置是层析.D装置是反应装置,不能用来分离物质.
答案:D
9.以下除杂方法(括号内为少量杂质)中,错误的是
( )
A.Fe(OH)3胶体(FeCl3溶液):蒸馏水,渗析 B.KCl(I2)固体:加热,升华
C.NaCl(KNO3):配成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D.CO2(SO2):通过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解析:物质除杂的原则是:①不增,即在除去杂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②不减,即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简便,即分离操作简便易行;④易得,即除杂试剂价格便宜,容易得到;⑤最好,即所选用的方法在保证除去杂质的同时,最好能增加被提纯物质的量.A项为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A项正确.B项中的固体碘易升华,可采用加热使其升华的方法除杂,B项正确.C项中的杂质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当配成NaCl的饱和溶液并降温时,NaCl析出量很少,但又不可能配得KNO3的饱和溶液,合理的方法应是:配成NaCl的饱和溶液并加热蒸发溶剂使大部分NaCl结晶析出,而杂质KNO3留在母液中过滤除去,故C项不正确.D项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可使SO2被吸收并转化成CO2,再经过浓硫酸将CO2干燥,D项正确.
答案:C
10.某含有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I、Br、CO3、SO3六种离子中的几种.将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滴加足量的新制氯水,有气泡生成,溶液变黄色;②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①”中所得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不显蓝色.依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该溶液
( )
A.一定存在Fe、Br、CO3 B.一定呈碱性
C.一定不存在I、SO3 D.可能存在NH4
解析:据题意,由实验①反应后溶液呈黄色可以推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或Br,由于有气泡生成,可推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由于Fe与CO3不能共存,可推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则含Br,故A选项错误.由实验②反应现象推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SO3;由实验③的现象推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I;综合上述实验现象无法推知溶液的酸碱性,故B选项错误.整个实验过程没法判断溶液中是否含NH4.
答案:CD
11.物质的分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填写分离下列物质时使用的方法(不必叙述操作细节).
+
-
2+
-
2-
2-
2+
2-
2+
-
+-
2-
2+
-
2-
+
+
2+
-
-
2-
2-
(1)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 (2)固体和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固体溶质的溶液中除去部分溶剂____________. (4)胶体中分离出可溶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种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的分离__________.
解析:仔细分析各分离方式的原理及适合范围,不难得出所需方法. 答案:(1)分液 (2)过滤 (3)蒸发 (4)渗析 (5)蒸馏
12.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需要经过蒸馏,指出下面蒸馏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蒸馏操作中,要熟记操作的要点与原理.温度计是测馏分的温度,应放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防止液体爆沸应加碎瓷片;蒸馏烧瓶不能直接加热,应在石棉网上加热;冷凝水的进出方向是下进上出.
答案:(1)烧杯下面缺石棉网 (2)温度计插到了液体之中 (3)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 13.阅读分析下列两个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物质 乙二醇 丙三醇 回答下列问题(填写序号): A.蒸馏法 B.萃取法
C.“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 D.分液法
(1)将纯碱从氯化钠和纯碱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好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乙二醇和丙三醇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图象可知纯碱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大,所以利用溶解度的差别可以分离纯碱和氯化钠.
根据材料二可知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沸点差别较大,可利用其沸点的不同来分离二者. 答案:(1)C (2)A
熔点/℃ -11.5 17.9 沸点/℃ 密度/g·cm 198 290 1.11 1.26 -3溶解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能跟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