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MIMO信道容量的仿真分析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0:18: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图 5 多输入多输出(MIMO)信道容量累计概率分布曲线

果令??n/m,即天线数(m,n)增加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可以推得用m归一化的信道容量表示式为[10]:

C1lim?x??m2?v2v1?log2(1?vvm?v)(2?1)(1?1)dvMvv (17)

22v?(??1)v?(??1)其中,2,1。在快速瑞利衰落的条件下,令m=n=M=N,得

v1=0,v2=4,公式(17)表示示的渐进信道容量为:

C111lim??log2(1??v)(?)dvx??n?0v44 (18)

再利用不等式:log(1?x)?log(x),公式(18)可以简化为:

C111lim??log2(?v)(?)dv?log2(?)?1x??n?0v44 (19)

公式(19)表明,极限信道容量随着天线数n成线性关系增加,随着信噪比ξ成对数关系增加。

2.2 SISO、MISO、SIMO和MIMO信道容量的综合分析比较

为了综合比较和分析上述四种信道(SISO.MISO,SIMO和MIMO)的信道容量,分别选择了1*1,8*1,19*1,1*8,1*19,3*3,10*10七种天线结构方案,假定信道系数服从瑞利分布,采用Monte-Carol方法,经过10000次迭代,得到了信道容量的累计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

8

图 6 SISO、SIMO、MISO、MIMO信道容量的比较曲线

与常规智能天线系统相比,MIMO系统能以多种方式改变平均信道容量(Cav)和中断信道容量(Cout)。特别是MIMO系统具有有效增加Cav 和Cout的独特性质。图6中的1*8、1*19天线方案的信道容量累计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到多元天线对信道容量的影响情况,两条曲线的中断容量(曲线底部)和平均容量(曲线中部)都得到了改善,这是由于空间分集减小了衰落的影响,天线合并增加了信噪比。然而从8根天线增加到19根天线,性能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这是由于空间分集的效果很快就趋于稳定,而且由SNR的增加而获得的平均信道容量的改善也是有限的,因为信噪比SNR和信道容量C是对数关系。

同理,从图6中的8*1和19*1信道容量累计分布曲线上,可以得到有关MISO信道容量的几点分析结果:即由于发射机事先并不知道信道的状态信息,无法在多元发射天线中采用波束形成技术和自适应分配发射功率,因此系统的中断容量得到改善,而平均容量却没有。这是由于空间分集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效果随着天线数的增加而很快趋于饱和。

从图6中的3*3和10*10信道容量累计分布曲线上,可以看出MIMO系统在改善信道的平均容量和中断容量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事实上,当天线数M=N较大时,平均信道容量可简单地近似为随M线性增加:

cav?Mlog2(1??) (20)

一般来说,当平均发射功率一定时,信道容量与最小的天线数Min(M,N)成正比。因此在理论上,对于理想的随机信道,可以获得无限大的信道容量,只要能为多根天线和相应的射频(RF)链路付出足够的代价和提供更大的空间,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要受到实现方法和物理信道本身的限制。

3 结论

9

无线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突破了传统的Shannon信道容量(单天线发送和接收)的瓶颈。在平均分配天线的发射功率,且接收方已知信道的状态信息的条件下,该容量与发送和接收天数中最小的一个成正比,在理论上,对于理想的随机信道,只要付出足够的天线成本和提供更多的空间,便可获得无限大的信道容量,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它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参考文献:

[1] 龚耀寰.多输入多输出智能天线技术.中兴通信技术,2002,6:19-21 [2] 付景兴等.MIMO-无线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通信世界,2003,10:56-57 [3] 叶卓映.吴伟陵等.MIMO无线新技术研究.数据通信,2004,3:6-7 [4] 谢新梅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5] Telatar I.E.Capacity of multi-antenna Gaussian channels,European Trans.On Telecomm.No./Dec.1 999.1 O:585-595 [6] Tarokh .Seshadri N.and Calderbank A.R.Space-time codes for high data ra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Performance cdtefion

and code construction,IEEE Trans.Inf.Theory.March 1 998,44(2):744-765

[7] Wolniansky EW.Foschini G.J.Golden G.D,et al V-BLAST:an architecture for realizing .ery high data rates

o.er the rich-scatterlng wireless channel.Signals,Systems and Electronics,1998.ISSSE 98.1998 URSI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29 Se:10t.-2 Oct.1998,295-300

[8] J.GProakis,Digital Communicattons.NewYork:McGraw-Hill,pp.380-387,1995.

[9] C.E.Shannon,“Amathematicaltheoryofeommunieation”,BellSyst.Tech.J,vol.27,pp.379-423 (Partone),pp.

623-656 (ParttwO),Oct.1948,reprinted in book form,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Urbana,1949. [10] 1.E.Tlatar,Capacity of multi-antenna Gaussian channels,Bell Labs Tech.Memo.,PP.l-28,1995.

[11] GJ.Foschini and M.J.Gans,On limits of wireless communieations in a 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itiple antennas,

Wireless Persoal Communications,vol.6,pp.311-335,Mareh 1998.

[12] G.J.Foschini,“Layered space-time arehite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lcations in afading Environment when using muitiple

antennas”,Bell Labs.Tech.J,vol.6,no.2,pp.41-59,1996.

[13] B.Vueetic and J.Yuan,Space-Time coding,New York Wiley,2003.

[14] D.Gesbert,H.Boeleskei,D.Gore and A.Pauiraj,“MIMO wireless channels:capacity and performance Prediction”

,Proc.Globecom 2000,pp.1083-1088,2000.

10

搜索更多关于: MIMO信道容量的仿真分析解析 的文档
MIMO信道容量的仿真分析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4ed8p6as7zlrl1bkfq6d7jn4l91z0135f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