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
2.亲本中有一个适应当地条件的推广良种。 3.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强度。
4.选用生态类型或亲缘关系或地理位置相差较大的品种组配亲本。
5.亲本具有优异的一般配合力。
不同之处:要点:杂交育种育成的是纯系品种,杂交稻育种育成的是杂交种品种(F1);杂交稻亲本要有优良的农艺性状,还要有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9、 了解控制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抗病、品质等)的基因(名称)
如:水稻矮化育种的矮源主要有:矮脚南特,矮仔占,低脚乌尖等,都带有矮秆基因sd-1。
10.分布在中国的野生稻有几种?分别属于哪个染色体组?普通野生稻分布的最北界在哪里?
稻属植物有22个种, 其中栽培种2个。染色体数有2n=24(二倍体)和2n=48(四倍体)两种。
已知的染色体组有AA、BB、CC、DD、EE、FF,尚有5个种的染色体组未知。 中国有3种野生稻:
1.普通野生稻,染色体组AA----------最北江西东乡县
- 6 -
28°14′N
2、药用野生稻,染色体组CC 3、疣粒野生稻,染色体组GG
11.我国栽培稻的起源
水稻栽培历史极为悠久,余姚河姆渡(6950±130BC);浙江桐乡罗家角(7040±150BC);河南舞阳贾湖遗址(8000BC)
12.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
13.稻属有两个栽培种:亚洲栽培稻O. sativa; 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
14.我国第一批杂交选育的半矮秆品种有:广场矮、珍珠矮和江南矮等。矮秆品种的增产作用是通过:降低个体的植株高度、增加密度;增施肥料,减少倒伏、提高产量;降低茎秆所占比重、提高收获指数等来实现的。
15.品种间杂交育种和亚种间杂交育种的特点 (一)亚种内杂交育种 1.特点:
①不存在生殖隔离,杂种结实率正常; ②性状稳定较快;
③较易累加多种优良基因。
- 7 -
2.重要环节:
①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 ②杂交亲本的选配;
③早代群体目标性状的鉴定和优良个体的选择。 (二)籼粳亚种间杂交育种
1.意义:粳稻:耐寒、耐肥抗倒、叶片坚挺、不易早衰、不易落粒、出米率高、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胶较软; 籼稻:省肥、生长繁茂、谷粒较长; 期望把二者的优良性状结合起来
2.籼粳交杂种的特点:植株高大、穗大粒多、发芽势强、分蘖势强、茎粗抗倒、根系发达、再生力及抗逆力强;但易表现结实率偏低、生育期偏长、植株偏高等不良性状。
16.新(理想)株型(P14)
半矮杆丛生早长株型,株高100cm,上部三叶长、直、窄、厚,V字型,剑叶长50cm,高出穗层20cm,穗弯垂。
17.后代结实率低和性状不易稳定是籼粳杂交育种的主要障碍,怎样克服?举例说明。
克服方法:回交、复交、桥梁亲本、育性亲和源等
- 8 -
18.举例说明杂交育种的系谱法和混合法的育种程序。 (一)系谱法: 如早籼二九青
(二)混合法:早代混合选择,高代单株系选的方法。 1. 实例:IR8。
19.★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恢复的遗传解释(以一对基因为例) 细胞质基因 育 育 R R 可育 可育 细胞核基因 R r 可育 可育 r r 可育 不育 N 可N(RR)N(R r)N(r r)S 不S(RR)S(R r)S (r r)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一大特点是能实现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并能通过三系法将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 (重点掌握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的基因型,并要扩展到两对基因的情况。)
20.生产上能实现三系配套的雄性不育系(A)必须具
- 9 -
备的条件;优良保持系(B)和恢复系(R)应具备的特性?
优良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1.雄性不育系
① 不育彻底、稳定; ② 可恢性好;
③ 良好开花习性和异交性能。 2.保持系:不育系的同核异质体 ① 一定的丰产性和良好的配合力。 ② 花药发达、花粉量大;
③ 具有一定的抗性和较好的稻米品质。 优良恢复系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①恢复性强而稳定; ②配合力高;
③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和抗性;
④植株略高于不育系,花时略迟于不育系,花粉量大。
21.实践表明,以野生种为母本,栽培种为父本杂交,用栽培种回交,易创造核质互作不育系。请举例说明 水稻二九矮不育系选育过程
母本:野败 ×父
本:二九矮
- 10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