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国美类金融模式的运作
2.类金融模式的证明
财务资料显示,国美并没有从银行进行短期借款,而其负债又以短期负债为主,因此可推测国美新增门店资金主要来源于占用供货商资金。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理及验证。
(1)短期负债规模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
首先,国美的短期负债规模与它的主营业务收入呈正比关系(图5)。资料显示,国美电器的短期负债从2001年末的7.73亿元增长4倍到2004年末的30.12亿元。而其主营业务收入也同步地由2001年的38.73亿元增长3倍达2004年的119.31亿元资料来源:《新财富》九月刊,吴红光,“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解读”。由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测:短期负债形式的拖欠货款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国美主营业务的发展。
图5国美短期负债与主营业务增长的正比关系
(2)现金/流动资产
2001-2004年之间,国美资产负债表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的比例快速上升。特别是在2004年,国美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与流动资产的比例达到了33.38%,而海外同行业均在20%以内。这证明了收入增长的提高为国美带来了更多的账面现金。
(3)短期负债/流动资产
短期负债 / 销售收入、短期负债 / 流动资产这两个指针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零售商对资金占用的能力。国美2004年这两项指针分别达到27.86%(行业平均低于20%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www.hkex.com.hk)和70.88%(海外行业平均仅为42%资料来源:http://www.bizstats.com/spec.scorps.htm),在此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美占用供货商资金的现象非常突出,占用能力也非一般小型零售公司可比。
(二)非主营业务赢利模式
传统零售商的赢利模式是通过提高销售规模来增加自己对供货商的议价力,从而降低采购价格,用薄利多销的方法获取差价以达到赢利的目的。
但是除了这一点以外,国美更强调“吃”供货商的非主营业务赢利模式(图6),即国美以低价销售的策略吸引消费者从而扩大销售规模,然而低价带来的赢利损失并非由国美独自承担,相反的,国美将其巧妙地转嫁给了供货商,以信道费、返利等方式获得其他业务利润以弥补消费损失。低价策略带来的强大的销售能力使得供货商对国美更加依赖,于是国美的议价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更低的价格采购货物,同时以更低的价格销售,这种非主营业务赢利的模式也便如此不断循环。
图6非主营业务循环赢利模式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以上的推论,资料显示,2001-2004年,国美电器其他业务利润增幅远高于其主营业务增长。以2002年为例,国美其他业务利润增长率高达249.33%,
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3.51倍。再看2004年,其他业务利润也是主营业务增长率的1.83倍
资料来源:《新财富》九月刊,吴红光,“国美苏宁类金融生存解读”。这些事实和数据均有力地证明了国美在非主营业务上的赢利业绩。那么,所谓的“其他业务”包括哪些方面的收入呢?可以说包罗万象,从促销收入、进场费用、管理费收入,到货品上架费、空调安装管理费、展台费、代理费收入、广告费等
资料来源:《21世纪经济》,青新,“家电连锁取消进场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些收入又是从何而来呢?归根结底:还是上游供货商。仅以入场费为例,其费用率最低为15%,最高可达30%之多。这样的经营模式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国美频频发动价格战而仍具雄厚的资金保障——低价带来的损失被可观的非主营业务赢利成功地弥补了。
这两个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国美带有垄断特性的渠道资源。正是由于拥有庞大的管道,国美才可以在压榨供货商的赢利模式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强化渠道资源,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
新增店铺所需资金
根据以上的两个主要经营模式,到底国美每开一家新店要净付出多少资金? (1)资金流出
据资料显示,国美新增门店一次性费用需要大概为1500万元资料来源:《国美招股说明书》,再加上新增门店开店初需要购置的家电总货款(一个月)为2500万元,新增一家门店需要4000万元左右资金。
(2)资金流入
以2005年度的资料计算,国美的445家分店全年总销售额达500亿。这表示平均每家每年销售额为9000万。以平均占用供货商比例26%计算(图7),可占用资金为2340万(9000万×0.26),再加上平均非主营业务(以占销售额13%估算资料来源:新浪财经http:www.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60126/10042308501.shtml)收费收入1170万(9000×13%)。我们估计开每家新店总资金流入约为3500万(1170万+2340万)。
根据以上推测,国美每开一家新店净付出资金为500万(4000万-3500万)。 虽然黄光裕长期占用供货商资金令其运营模式进行得很成功,但是他意识到这毕竟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借的钱总得要还,而且庞大的资金缺口和借债会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产生负面的冲击,现金流一旦断裂将会对企业带来重大的财务危机。
图7国美开张新店与占用供货商货款的关系
因此,黄光裕领会到要真正地解决资金问题,就要上市融资。基于中国国内的资本市场未全面发展并限制重重的情况,黄光裕将目光投向了香港。在下面的一个章节,我们会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国美上市的前奏、经过、结果和启示。
二、上市融资
黄光裕的国美电器之所以发展成为今日中国电器零售业的领军企业,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对资本市场的利用。正是因为国美电器在香港的上市使得无论黄光裕本人抑或国美都获得了充裕的资金,从而为各项业务的扩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光裕的国美电器2004年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实现在港挂牌交易,而黄本人也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使自己的身价大幅增长,稳坐中国内地首富的交椅。黄光裕的资本运作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买壳、上市、套现三大步骤,而最终实现将0493这支“仙股”转为国美电器的上市公司。
(一)买壳
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资本市场之旅要从0493的前身京华自动化和一个叫詹培忠的人讲起资料来源:香港联交所,www.hkex.com.hk。此人的角色是帮助黄光裕逐步获得0493这个壳,从而为国美电器后来的上市奠定基础。0493本名京华自动化,是一家经营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的公司,业务遍及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东南亚、北美。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以及业务单一,公司连年亏损,其股票也遭投资者拋弃,上世纪90年代末跌到不到一毫,成为港人口中不折不扣的“仙股”(图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