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37: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操作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发给“储粮机械通风操作许可证”。

附 录 A

(规 范 性 附 录 )

散装粮食的粮层阻力计算方法

A.1 粮层阻力计算公式按式(A. 1)计算:

H粮层 = 9.8 ah ( v 粮面 )b· ··· ···( A. 1 )

式中:

H粮层— 粮层阻力,单位为帕斯卡(Pa);

a, b— 根据粮食种类而变化的系数,见表A.1; h— 粮层厚度,单位为米(m);

v粮面—粮面表观风速,宜在0.01m /s~0.10m /s之间,单位为米每秒(m/s)。

表A .1 粮种系数表

粮种 小麦 玉米 稻谷 大米 大豆 大麦 花生 a 681.399 414.04 484.17 1014.129 287.514 534.708 280.414 b 1.321 1.484 1.334 1.269 1.384 1.273 1.481 A.2 压紧粮堆的粮层阻力,应根据压紧程度,将公式计算所得粮层阻力数值乘以压紧系数∮,∮值一般为1.30~1.55。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龙点和空气饱和水气t查定方法

B.1 湿度与露点的查定方法

图 B.1 为湿度与露点查定示意图。图中纵坐标为绝对湿度Ps[水蒸气分压,单位为毫米汞柱(mmHg)」,横坐标为温度t(℃);曲线Pb为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即相对湿度RH=100%的曲线); 其他成组曲线为不同水分含量的粮食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

图B.1 湿度与露点查定示意图

B.1.1 大气绝对湿度与大气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

a)求大气绝对湿度Ps1:

已知大气温度为t1(℃),相对湿度为RH1:

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等于t1的垂线,与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C1,过C1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温度为t1时的大气饱和绝对湿度Pb1(mmHg);大气的绝对湿度Ps1为: Ps1=Pb1·RH1;

b)求大气露点温度tLl:

在图B. 1纵坐标上引绝对湿度为Ps1的直线,与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B1点,过B1点引横坐标的垂线,其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的露点温度tl1(℃);

c)求大气状态点:

图B.1中温度等于t1的直线与绝对湿度等于Ps1的直线相交于A1点,即为此时的大气状态点。 大气状态点、大气绝对湿度和大气露点温度亦可通过图B.2 直接查出:在图B.2横坐标上引温度等于t1的垂线,与相对湿度等于RH1的曲线的交点(相当于图B. 1中的A1点)即为大气状态点;过该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绝对湿度Ps1;过该平行线与RH =100%的曲线(相当于图B.1中的曲线Pb)的交点(相当于图B.1中的B1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横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大气露点温度t tl1。

图B-2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换算图

B.1.2 粮堆的平衡绝对湿度、平衡相对湿度与粮堆露点温度的查定方法

a)粮堆平衡绝对湿度Ps2和粮堆状态点: 已知粮堆温度为t2,粮食水分为w%: 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为t2的垂线,与粮食水分为w%(例如图中为水分16%的小麦)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相交于A2点,A2点即为粮堆状态点;过A2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即为粮食的平衡绝对湿度Ps2(m mHg)。

b)求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

在图B. 1横坐标上引温度为t2的垂线,与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C2点,过C2点作横坐标的平行线,与纵坐标交点的坐标值为温度等于t2时的大气饱和绝对湿度Pb2(m mHg),此时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即为:

Ps2

RH2(%)=———× 100???.. (B.1) Pb2

C)求粮堆的露点温度tL2:

在图B. 1纵坐标上引绝对湿度等于Ps2的垂线,与大气饱和绝对湿度曲线Pb相交于B2点,过B2点作横坐标的垂线,与横坐标的交点的坐标值即为此时粮堆的露点温度tL2(℃)。

B.1.3 不同的粮食品种应选用不同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作为查定依据,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和大豆的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分别见图B. 3~图B. 6。其他品种的粮食可参照类似品种查定。 P/m m Hg R H =1 00% 1 6% P /m m Hg R H =I 00% 1 8%

图B-3 小麦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 图B.4 玉米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

图B.5 稻谷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 图B.6 大米平衡绝对湿度曲线图

B. 2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和空气的饱和水气量查定方法 B.2.1 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

粮堆的平衡相对湿度RH2( % )可根据表B.1查定。

表 B .1各种温度、相对湿度下不同粮食的平衡水分/% 粮种 粮温℃ 在以下空气相对湿度(RH2,% )下粮食的平衡水分/% 解 吸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小麦 稻谷 大米 玉米 大豆

吸 附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B.2.2 粮堆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RH1(%)

粮堆温度下空气的相对湿度RH1由式(B.2 )计算:

仓外温度下大气饱和水气量X仓外大气相对湿度%

RH1=—————————————————————????(B. 2)

粮堆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气量

式中:

仓外温度下大气的饱和水气量和粮堆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水气量见表B.2。 表B. 2不同温度的大气和空气的饱水气量 温度 ℃ 饱和水气量 g/ m3 温度 ℃ 饱和水气量 g/ m3 温度 ℃ 饱和水气量 g/ m3 温度 ℃ 饱和水气量 g/ m3 -10 -9 附 录 C (规 范 性 附 录 )

机械通风的单位能耗评估方法

C.1 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

C.1.1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1)计算,其值越小,效率越高:

Wt

Et = ————??(C.1) (t初一t终)G

式中:

Et — 降低粮温的单位能耗,单位为千瓦小时每吨摄氏度【KW·h /(t·C】; Wt — 降温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 t初— 通风前粮堆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终— 通风结束后24h 粮堆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G 一 被通风的粮食质量,单位为吨(t)。 C.1.2 降温通风的单位能耗要求:

a) 地槽通风:Et≤0.075k W·h/(t·℃);

b) 地上笼通风: Et≤0.04k W·h/(t·℃); c) 单管、多管通风: Et≤0.10k W·h/(t·℃); d) 箱式通风: Et≤0.0 8k W·h/(t·℃);

e) 低压缓速降温通风(风扇式通风): Et≤0.01k W·h /(t·℃); f) 冷却通风: Et≤0. 8 kW·h/(t·℃)。 C.2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

C. 2. 1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 2)计算,其值越小,效率越高:

Ww

Ew = ————??(C.2) (w初一w终)

式中:

Ew— 降低粮食水分的单位能耗,单位为千瓦小时每百分之一水分吨【KW·h /(1%水分·t】; Ww —降水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w初—降水通风前粮堆的平均水分,%;

w终—降水通风结束后48h 粮堆平均水分,%。 C.2.2 降水通风的单位能耗要求:

a) 玉米降水: Ew ≤2.0 k W·h/(1%水分·t); b) 稻谷降水: Ew≤2.5k W·h/(1%水分·t); c) 大豆降水:Ew≤ 2.5 k W·h/(1%水分·t)。 C. 3 调质通风的单位能耗

调质通风的单位能耗可用式(C.3 ) 计算,其值越小,效率越高:

Ww

Ew = ————??(C.3) (w终一w初)

式中:

Ew— 调质增加粮食水分的单位能耗,单位为千瓦小时每百分之一水分吨【KW·h /(1%水分·t】; Ww— 调质通风实际累计耗电量,单位为千瓦小时(kW·h); w初 — 调质通风前粮堆平均水分,%;

w终 — 调质通风结束后48h 粮堆平均水分,%。

表 C .1 储粮机械通风作业记录卡

省 (市 ) 县 (市 ) 库(站) 仓(货位)号 仓型 粮食种类 通风目的 风机类型及型号 风网总阻力/Pa 总风量/(m3/h) 风机功率/kW 粮面表观风速/(m/s) 尺寸 数量/t 实际装粮高度/m 送风方式(吸/压) 气流(上行/下行) 单位通风量/ 【m3/( h·h t】 理论值: 测试值: 风 网 布 置 地槽或地上笼 空气途径比 孔板开孔率 开机通风时间 停机时间 结束通风时间 累计通风时间/h 地槽或地上笼尺寸 通风数时参数 大气温度/℃ 大气湿度/RH% 粮食温度℃ 粮食水分% 总耗电/kW·h 操作人(签章) 备注

最高值 最低值 平均值 粮温和水分最大梯度/〔℃/m粮层 厚度和%/m粮层 厚度〕 通风前 通风后 通风前 通风后 单位能耗/【KW·h /(℃·t】 负责人(签章)

搜索更多关于: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的文档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alq6tvs23h0qq03o8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