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3:53: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土的名称 塑性指数

粘土 IP>17

粉质粘土 10<IP≤17

注:塑性指数由相应于76g圆锥体沉入土样中深度 为10mm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24.土根据地质成因可分为:残积土、坡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碛土及冰水沉积土和风积土。

25.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性、渗透性低、压缩性高。

26.软土的工程性质特征:变形大而不均匀、变形稳定历时长、抗剪强度低、较显著的触变性和蠕变性。

27.受水浸湿后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称为湿陷性黄土,否则,称为非湿陷性黄土。

28.红粘土的一般特点是天然含水量和孔隙比很大,但其强度高、压缩性低,工程性能良好。 29.红粘土的一般物理力学特征:天然含水量高、密度小、高塑性、不具有湿陷性。 30.填土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

第五章 地下水

1.在岩石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中,受毛细作用控制的水叫毛细水。毛细水对建筑工程的意义:产生毛细压力、毛细水对土中气体的分布与流通有一定影响,常常是导致产生封闭气体的原因、助长地基的冰冻现象和使地下室潮湿。

2.当岩石、土层的孔隙完全被水饱和时,粘土颗粒之间除结合水以外的水都是重力水。 3.我们把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重力水的岩层或土层,称为含水层。构成含水层的条件,一是岩土中要有孔隙存在,并充满足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岩土孔隙中自由运动。

4.隔水层是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土层,或者这些岩土层给出与透过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5.岩土的含水性,岩土的含水性质叫含水性。通常岩土能容纳和保持水分多少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容水度和持水度。容水度:岩土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量称为容水度。持水度:岩土颗粒的结合水达到最大数值时的含水量称为持水度(最大分子含水量)。

6.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水的体积与岩土体积之比,称为给水度。岩土允许重力水渗透的能力称为透水性。

7.达西定律:能用达西定律计算渗流速度。Q=KA(H1-H2)/L=KAI 或 υ=Q/A=KI

式中Q——渗透流量 H1、H2——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L) A——过水断面的面积,包括岩土颗粒和孔隙两部分的面积 K——渗透系数

L——渗透长度(L) I——水力坡度 υ地下水渗透速度

8.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即 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对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三个亚类:即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9.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叫裂隙水。裂隙水按基岩裂隙成因分类有: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10.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根据岩溶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岩溶上层滞水、岩溶潜水及岩溶承压水。

11.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头。主要是地下水或含水层通道露出地表形成的。因此泉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泉的分类按补给源可分为三类:包气带泉、潜水泉、自流水泉。 12.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导电性及放射性。

13.石膏与水化铝酸钙发生化学反应,生产水化硫铝酸钙,这是一种铝和钙的复合硫酸盐,习惯上称为水泥杆菌。

14.第六章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壳运动、地震、大气营力作用、流水作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作用,造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质现象。例如岩石风化、斜坡滑动与崩塌、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岩溶、地震等。这些地质现象虽然不是每个建筑场地都有发生,但在有些场地是存在的,它对工程的安全和使用起到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甚至危害甚大,因而称这些地质现象为不良地质现象。

2.位于地壳表面或接近于地面的岩石经受着风、电、大气降水和温度等大气营力以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岩石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称为风化。

3.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的影响下,产生一种单纯的机械破坏作用。其特点是破坏后岩石的化学成分不改变,只是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形成岩屑,岩石由坚硬变疏松。 4.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体积膨胀约百分之九,对裂隙两壁产生很大的膨胀压力,起到楔子的作用,称为“冰劈”。

5.化学作用有:水化作用、氧化作用、水解作用,以及溶解作用。

6.岩石风化的结果,使原来母岩性质改变,形成不同风化程度的风化岩。按岩石风化深浅和特征,可将岩石风化程度分为五级:未风化、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全风化。 7.从岩石风化程度的深浅,在风化剖面上自下而上可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全风化带。

8.风化的治理方法可采用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9.河流的机械侵蚀作用(对河床的冲刷、对河岸的掏蚀)。

10.河谷类型(构造谷、侵蚀谷)侵蚀谷发展的阶段(峡谷型、河漫滩、成型河谷);河流阶地的形成及分类(侵蚀阶地、堆积阶地(上叠、內迭、嵌入)、基座阶段)。 11.河岸掏蚀破坏的防护措施(直接护岸及调节径流)

12.滑坡是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作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3.一个发育完全的比较典型的滑坡具有如下的基本构造特征:滑坡体;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后壁;滑坡台地;滑坡鼓丘;滑坡舌;滑坡裂缝。

14.根据我国的滑坡类型可有如下的滑坡划分:覆盖层滑坡、基岩滑坡、特殊滑坡。

15.滑坡的治理原则:滑坡的治理,要贯彻以防为主、整治为辅的原则;尽量避开大型滑坡

所影响的位置;对大型复杂的滑坡,应采用多项工程综合治理;对中小型滑坡,应注意调整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以求经济技术指标最优;对发展中的滑坡要进行整治,对古滑坡要防止复活,对可能发生滑坡的地段要防止滑坡的发生;整治滑坡应先做好排水工程,并针对形成滑坡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16.治理措施:排水、支挡、刷方减重、改善滑动面(带)的岩土性质。

17.陡峻或极陡斜坡上,某些大块或巨快岩块,突然地崩落或滑落,顺山坡猛烈地翻滚跳跃,岩块相互撞击破碎,最后堆积于坡脚,这一过程称为崩塌,堆积于坡脚的物质为崩塌堆积物,也称岩堆。

18.防止崩塌的方法分为防止崩塌产生的措施及拦挡防御措施。防止产生的措施包括削坡、清除危石、胶结岩石裂隙、引导地表水流,以避免岩石强度迅速变化,防止差异风化以避免斜坡进一步变形及提高斜坡稳定性等。

19.泥石流是指在山区一些流域内,主要是在暴雨降落时所形成的、并由固体物质(石块、砂砾、粘粒)所饱和的暂时性山地洪流。一般地说,泥石流的组成成分是水体和岩石破坏产物。

20.泥石流按其物质组成可分如下三类泥石流:水石流型泥石流、泥石流型泥石流、泥水流型泥石流。

21.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22.防止泥石流原则是以防为主,兼设工程措施。可采用预防、拦截和排导等措施。

23.岩溶,也称喀斯特,它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24.岩溶的垂直分带:垂直循环带、季节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

25.土洞形成条件(机械潜蚀与溶滤潜蚀、临界流速)土洞类型(地表水下渗、岩溶水潜蚀) 26.溶洞与土洞的防治措施:挖填、跨盖、灌注、排导、打桩。

27.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 28.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四类: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触发地震。

29.若某一周期的地震与地基土层固有周期相近,由于共振的作用,这种地震波的振幅将得到放大,此周期称为卓越周期。

30.一切工程建(构)筑物都是支撑在地层上,直接支撑建(构)筑物重量的地层部分称为地基。建(构)筑物在地下直接与地基相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

31.地基破坏的三个阶段(楔形区阶段、幅向剪切区阶段、被动区阶段) 32.持力层是指地基中直接支持建(构)筑物荷载的岩土层。 33.断裂类型(全新活动断裂、非全新活动断裂、发震断裂、地裂 34.

水平岩层中洞址(选址好) 倾斜岩层中洞址(选址不好) 1页岩 2石灰岩 3泥灰岩 1砂砾岩 2页岩 3石灰岩

陡立岩层岩性分界面处洞址(不好) 陡立岩层中洞址(不好)

洞室轴线与岩层走向垂直正交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倾角大小和岩性的均一性。

单斜(陡倾立)(很好) 单斜(缓倾斜)(不好)

向斜地段洞室轴线上压力强度分布示意图(不好)

背斜地段洞室轴线上压力强度分布示意图(好)

搜索更多关于: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图文 的文档
工程地质学复习资料整理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avn5oue0862m61dlb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