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群文阅读的三部曲
德阳市东汽小学 王鸿波
曲一 初识
与群文阅读的初识发生在2008年的春天。坐在德阳外国语小学会议厅里的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看着舞台上葛荣弟老师执教《童年》主题单元群文阅读研究课,太神奇了!孩子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老师的引领下阅读了7、8篇文章!
从事语文教学十几载,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一直压在心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的多次修订也都一再强调小学阶段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我虽做过多种努力和尝试,效果都不好。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完成这么大的阅读量成了我多年的心病。在这个课堂上我看到了老师和孩子们将本单元教材、学法加以整合回顾,在同步阅读提供的专题文章中进行阅读实践,既巩固了学法又拓宽了阅读面,这不正是我多年渴盼的吗?我一下子爱上了这样的课堂。立即加盟了冯学敏老师组织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网络实践共同体。
加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实践共同体后接受了第一次任务——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思乡》“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研究课。这一课让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了“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如果说听葛老师执教《童年》让我看到了披着面纱的朦胧美,那么这一次是我亲手揭开这朦胧的面纱,让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揭,揭开了我与群文阅读的不解之缘。
虽是第一次执教“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可是讲到动情处我泪如雨下,五一班的孩子们掩面而泣,听课的老师们也潸然泪下??这堂课成为了当时的我从教以来最难忘的一节课。在一片赞扬声中我沾沾自喜地写下了这样的反思:
难忘一:教无定法
我认真读了冯学敏老师指导德阳市岷山路小学佟庆喜老师执教的“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上册第二组“思乡”教学设计后发现:“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就是将本单元教材、学法加以整合回顾,在同步阅读提供的专题文章中进行阅读实践,既巩固了学法又拓宽了阅读面,多好的想法!再认真读后又发现:阅读文本——提炼主题——品味精华——升华情感是实现这个好想法的渠道。可是提炼主题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挺大,做个调整降低点难度吧,我把提炼主题放到品味精彩句段后,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捕捉主题,在滴滴乡情中感受主题,使乡情在阅读实践中渐渐浓厚起来,真实有层次而不生硬。于是,我设计了由回顾本单元课文主题引入,小组分享课前在群文阅读记录表中摘抄好的精彩句段,孩子们从课本中走到了叶圣陶、季羡林、老舍先生等大家的故乡,了解了在这些大家心中不能忘怀的只是那普普通通的莼菜、小月亮??此时借物抒情的写法已无需再累述,润物细无声般流进孩子们心中,为后面回到自己的故乡做好铺垫。
难忘二:走进文本
根据本组单元的特点,我在同步教材中反复掂量,最后选取了《怀念》、《藕与莼菜》、《月是故乡明》、《想北平》四篇思乡文章请学生课
前阅读、查找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并填写群文阅读记录表。课堂上在小组交流群文阅读记录表中摘抄好的精彩句段时,我发现孩子们基本上都能找到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交流自己的体会,例如:《怀念》中“我终于明白,我们缺少的是被现代住房而疏远了的人间亲情,我们怀念的是被钢筋水泥而阻隔了的邻里友情!”《藕与莼菜》中“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月是故乡明》中“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想北平》中“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但是,这些体会只是在文字表面上理解的,谈不上情的共鸣。这时,屏幕上分别出现了叶老故乡的莼菜、季老家乡的小月亮和老舍的故居,我着重选取了两个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作为补充。一是背井离乡几十载的季老在家乡仅仅经历了6年的贫苦童年却念念不忘家乡的小月亮,二是土生土长在北平的老舍当时身在青岛得知北平被日军践踏后心急如焚,北平像母亲一样给了他生命,这种深入骨髓溶于血液的爱让他想说说不出来,因而写下:“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孩子们在这些材料的补充下渐渐走入叶老、季老和老舍的心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不难听出文字已成为情感的载体。孩子们从心中呼唤出:“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难忘三:回归故里
就在孩子们唤出“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后我静默了一分钟,按下鼠标,屏幕上悄然出现地震前孩子们就读的东汽小学,孩子们一片惊呼:“东汽小学!”我静静地问:“孩子,你在想什么?”邓靖——一个顽皮的小姑娘哽咽着说:“我想回家,回汉旺的东汽小学??”她没有说完我的泪已悄然落下,音乐响起汉旺的刘秀像、长廊、美丽的梨园??一幅幅震前美丽的汉旺图片出现在屏幕上最后定格在学校外高大金黄的梧桐树上,在幽幽的思乡曲中我开始朗读自己写下的文章《又是一年梧桐叶儿黄》,这是震后2008年10月在上班的路上因看见金黄的梧桐树而想起汉旺的梧桐树,一句“如今只能在记忆中看那汉旺小镇的梧桐树了——那在夜晚中闪烁着点点霓虹的梧桐树!”结束时,整个会议室里泣不成声。孩子们拿起笔写下了自己在汉旺的美好回忆??
当孩子们拿起笔时已下课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这个环节安排在这个课时里实在是不应该,可是我又不忍打断孩子们那些美好的回忆,仍旧坚持让他们写了一段。孩子们在作文中写到:不再说了,要落泪了,我真想回到汉旺去呀!
做个有心人,让孩子们从文本中走到生活中,让语文课围绕着孩子们的生活转,让身边的资源为语文课服务,最后再回到孩子们创作的文本中去。我想这大概就是语文教师的真正意义所在吧。 难忘五:疑惑重生
回到教室里一个孩子问我:“王老师,为什么这节课上完了我写故乡的作文比上次要好很多呢?”是呀,学完第二单元我们就写了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