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9章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北师大版(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8 5:13:5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概述昆虫生殖和发育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概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3、学生获得了关于人以外生物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增强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昆虫生活史观察 教学难点:

1、昆虫的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 教学突破:

观察各种代表昆虫的生活史,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通过对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 发育的比较加深理解。

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则通过对典型的蛙的生活史的考察进行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如此复杂,并且自然把他们安排得如此完美,那么其他生物的生殖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第二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板书)

本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分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来介绍。首先请大家看一下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

(分小组让学生观察几种昆虫的生活史标本,并概括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几个时期) 三分钟后,让每组同学选出代表到黑板上写出所观察昆虫生活史的时期,并和全班同学一起分析是否正确,纠正错误项。

我们从昆虫的各种生活史标本可以看出,昆虫的幼虫和成虫从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我们称为变态发育(板书)。而且,刚才有同学提到,蝗虫相比蝴蝶和蚕来说,它的幼虫和成虫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的,这样的变态发育我们称为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三个时期:受精卵、若虫和成虫。由此可判断出蟋蟀、椿象、蜻蜓和豆娘等都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那么,对于蚕和蝴蝶这种幼虫和成虫存在很大差异的变态发育过程我们叫做完全变态。相对的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都经过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板书)。除了我们提到的蝴蝶和蚕还有哪些昆虫属于完全变态呢?(蜜蜂、蚂蚁、蚊、蝇,金龟子)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代表就是青蛙,宋朝诗人赵师秀曾作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首诗描述了梅雨时节到处一片蛙声的情景,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梅雨时节青蛙要开始鸣叫呢?(为了吸引异性,求偶)。

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主要有:蝌蚪生活在水中,成蛙一般生活在陆地上,蝌蚪用鳃呼吸,慢慢的,呼吸器官由外鳃变为内鳃,最后变成成蛙的用肺呼吸,同时还可以体表辅助呼吸,(板书)蝌蚪有尾无腿,蛙有腿无尾。这种发育过程之中幼体和成体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有显著的变化,所以是变态发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 蝗虫的生活史 2. 蝗虫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的总结 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2.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三、 鸟类和生殖和发育 1. 鸟卵的主要结构特征 2.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随堂练习:

1.“卵壳是细胞壁,卵壳膜是细胞膜,卵黄是细胞核。”这话对吗?为什么? 2.请同学们画一张鸡卵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

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

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教师进行归纳: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9章第2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案北师大版(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bkz20w0o5v45r56fo51lh1d7s0s50094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