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资格证面试 经典教案 超值推荐-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2:26: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可以举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知道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可以清晰地表达出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可以辨别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的区别与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解析、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可以学会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建立全面分析问题即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表形态形成的及其变化的原因;内外力形成的地表形态;内外力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地表形态形成的及其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教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地图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比较学习法、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一块花岗岩、小锤子、托盘、沙子、一瓶水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景,图片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几组图片,分别是什么地形呢? 生:山地、盆地、高原、盆地……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全面。我们都知道,今天我们看到的地表形态并不是地球自诞生以来就有的,而是经历过长时间的“沧海桑田”的演化而来的。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变化呢?

生: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师:我们把这两种自然界中存在的导致地表形态出现改变的内外力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那么,地质作用是如何促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这节课的探究学习。

环节二:层层诱导,探索新知

【过渡】地质作用由于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一)、内力作用概述 1、图文结合,建立概念

师:这里呢,给同学们看喜马拉雅山抬升过程、尼泊尔地震以及火山爆发的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样缓慢或者剧烈的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于哪里呢?分别通过哪些形式表现出来的呢?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

生: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内力作用主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方式是地壳运动。内力作用促使地表高低起伏不平。

【过渡】虽然内力作用对改变地表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都对地表的改变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改变速度有快有慢。我们具体来分析一下刚才看的视频所体现的内力作用。

2、案例解析,探求方向

师:同桌前后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的时间讨论以下问题:

喜马拉雅山的抬升、尼泊尔地震和火山爆发的内力作用速度是一样的吗?哪一种速度是对地表形态影响最显著的呢?

生:不一样。地震和火山能够瞬间改变地表形态,而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比较缓慢,但是地表形态变化的最大。

师:对,内力作用的速度有快慢之分,内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有主次之分,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最主要的方式。例如喜马拉雅山的抬升。

【过渡】按照地壳的运动方向和性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他们的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呢?请举例说明。请同学们结合初中学习过的板块运动相关知识,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 给大家8分钟时间。

学生回答:

第一组:假如水平运动,会出现两种情况,即相向运动和相背运动。如果是相向运动会出现挤压,例如我们的书本,挤压后会向上隆起,形成高达山脉。相背运动则会出现拉伸运动,会出现断裂,形成沟谷等。

第二组:假如地壳发生垂直运动,也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向上运动,地表会隆起,从而形成大山。第二种是向下运动,形成谷地。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全面,但是为了我们方便理解,在这里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请大家看大屏幕的图片,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就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水平挤压。第二幅图片是位于非洲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板块相背运动造成的张裂形成的裂谷。第三幅图片是我们陕西的华山,是由于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向上隆起造成的地堑。初华山之外还有我国的庐山也是地壳向上运动形成的。第四幅图片是我们生活的地方,渭河平原,是由于地壳向下做垂直运动,凹陷之后形成的,当然还有汾河谷底、大西洋的洋底也是这样的过程形成的。

3、随学随练,强化新知

【过渡】地壳的垂直运动使得地表“沉沉浮浮”,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岸边的三根大理石柱清晰的告诉了我们。请大家完成活动一的第一题。思考一下几个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那种运动状态,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园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那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那不勒斯湾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哪些特征?

还是按照我们刚才的分组,先自行思考之后再进行讨论,待会儿我将有请小组里面的成员来呈现你们的讨论结果。

师: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同时存在,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有主次之分。总体上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

(二)外力作用

【过渡】内力作用就像一个雕塑作品的“粗毛胚”,要完成这个雕塑还得有小刀的精雕细琢。下面我们来看看大自然这把细致的刀——外力作用是如何精雕细琢地表形态的。

1、自主学习,建立概念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第二部分内容,思考一下问题:

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生: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源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主要的表现方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四种。

2、实验演示,探究过程

师:(实验演示)将风化的花岗岩轻轻敲碎。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坚硬的花岗岩变松软了呢? 生:长期的风吹日晒使得岩石风化了。

师:对,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者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和砂粒,我们把这种过程叫做风化作用。那么,风化之后的碎块岩石就会静静的躺在那里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大托盘内盛放一些沙子,将沙子堆成山的样子,将托盘放在细细的水流之下进行冲刷,观察水对沙子的作用。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生: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止了下来。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我们把水的冲刷使得沙子离开原地的过程叫做流水的侵蚀作用。我们来观察几幅图片,这是自然界真实的图片。风蚀蘑菇、海蚀陡崖、冰斗或者角峰等,分别说明流水侵蚀中的风蚀、海蚀和冰蚀。

师:水流迫使沙子离开原地后发生了什么呢?水,像一个搬运工一样把沙子从山上搬运到山下,我们把这种风化或者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叫做搬运作用。大家请看图片,MH370的残骸被海水搬运到印度洋的小岛上。沙尘暴中的尘土是被风力搬运的。

师:这种搬运会一直进行下去吗?当然不是,在搬运的过程中如果外力作用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例如风力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海水堆积形成的沙滩等。(图片展示)

总之,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最低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地处,最终沉积。总的趋势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不断趋于平坦。【过渡】那能不能认为在若干年后地球表面就会在外力作用下边的都变成平原了呢?

(三)内外力作用比较

师:请大家自行思考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并完成大屏幕上呈现的表格。待会有请同学起来作答。(表格呈现在大屏幕上)

环节三:小结作业

【过渡】同学们,经历过若干年大大小小的地质作用,地表形态复杂多样。现在课堂已经接近尾声了,请同学们大声的告诉老师,地质作用是如何促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呢?

生:略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是很铿锵有力的,而且知识点比较全面系统,看来大家对今天的知识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都是地质作用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节内容,写一篇小报告,简述我们家乡有那些地表形态,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力量塑造的,怎么进行塑造的?并且预习下一节课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咱们下节课来展示自己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教师资格证面试 经典教案 超值推荐-高中地理教师资格面试《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e763i2kh8xzko02xoc4ddq3430jm00yc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