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莫扎特的论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0:17: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课程序号: 3681

从《费加罗的婚礼》浅谈莫扎特歌剧的

艺术特色

学 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专 业:财务会计教育091 姓 名: 汤丽珺 学 号: 09420127 授课教师: 金英子 提交时间:11 年10 月15 日

成 绩:

从《费加罗的婚礼》浅析莫扎特歌剧的

艺术特色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财教091班 汤丽珺 09420127

【摘要】:奥地刺著名作曲家英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体裁涵盖几乎所有的音乐作品门类。而其中,歌剧的创作在其艺术床沿生涯中无疑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在他一生的36年中,有2 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 2部。本文以其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为研究对象,对作品的创演背景.音乐创作手法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合分析,以期能窥探其歌剧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 歌剧 艺术特色

一、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 的创演背景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K.492)60作于1785— 1786年,并于1786在维也纳国家剧院首演,30岁的莫扎特亲自指挥。由于此剧题材敏感,上演期间国内的贵族大为愤慨,皇帝个人虽然很欣赏这部作品,但迫于压力,曾多次要求莫扎特删改内容。作品的创作在莫扎特的创作生涯中属于维也纳时期(178l一1791年)1784年,他参加了“共济会”(也叫兄弟会,是拿破伦在埃及创建的,宣言自由平等,兄弟之爱),是维也纳第八支部的成员。他热心地参加了这个带有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色彩的秘密宗教团体的话动,对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有强烈共鸣,并在这种思想的启示下写出了许多作品。歌剧《费加罗的婚 礼》也诞生于这一时期。

二、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创作特点

《费加罗的婚礼》是莫扎特最优秀的喜歌剧作品。他在这部歌剧中大胆地抛弃了原来意大利喜歌剧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赋予其更深的抒情性,使抒情性与喜剧性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人物个性突出,形成了独特、生活气息浓郁、鲜明的音乐色彩。从题材上讲,它已经不单单是逗乐式的喜剧了,而是融合了严肃、诙谐、伤感。这部融合了严肃与诙谐素材的《费加罗的婚礼》完成时,剧作家洛伦佐-达-彭特说,他和莫扎特共同完成了创新的作品。《费加罗的婚礼》这部四幕喜歌剧取材于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博马舍是法国启蒙主义时期著名的戏剧作家,“费加罗三部曲” (即《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礼》《罪的母亲》),是其最著名的戏剧作品,博马舍秉承启蒙主义戏剧的理性思想,深刻揭露了上层社会的丑恶,三部曲中第二部《费加罗的婚礼》(又名《狂欢的一日》) 最具反抗精神,深刻的揭露了上层阶级的荒淫无耻,热情颂扬了下层人民的聪明机智和反抗精神。《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典型的现实题材的歌剧作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莫扎特已经注意到了“平民的力量”。莫扎特曾经写下过这样的话“为升进天国而拼搏,当然是壮丽的、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的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这部歌剧讲的是费加罗准备和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结婚,但是,曾宣布放弃贵族在农奴结婚时对新娘初夜权的伯爵改变主意,企图在苏珊娜身上恢复这个无耻的权利,从而引发了一场斗争,费加罗、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合作,最后战胜伯爵的故事。费加罗是第三等级

的代表,具有革命性。他成熟、稳健、机智、勇敢,为了自己的权益敢于反抗;苏珊娜是一个心地善良、活泼可爱的女孩,她为了自己与爱人的婚礼,想出和实施各种巧妙的计谋,她对童仆凯鲁比诺关爱有加,对伯爵夫人更是衷心耿耿;伯爵夫人这个角色反映的是封建制度下贵族阶层女性真实可悲的生活,在美丽、奢华的背后有着难以诉说的无奈和痛苦,莫扎特刻画伯爵夫人的独到之处在于,她虽为第二等级,却有着为了爱情敢于反抗,甘愿牺牲的进步意识;凯鲁比诺是伯爵夫人的小童仆,他正处于青春期,还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由于他的年龄因素,导致了对爱情的迷惘,他整日向往甜蜜的爱情,喜欢机敏聪明的苏珊娜,对花匠的女儿又情意绵绵,对高贵的伯爵夫人也想入非非,他的心里装满了懵懂的痴情。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浅析

歌剧与器乐发展到18世纪下半叶,其最高成就的经验与原则,都被莫扎特提炼综合到自己的歌剧中去。那个时代流行三种歌剧形,一种是德语的歌唱剧,一种是意大利喜歌剧,另一种是意大利的严肃歌剧,莫扎特以这三种形式一共创作了22部歌剧,都是歌剧史上不朽的杰作。 第一,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莫扎特创作的喜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中叶塞维里亚附近的阿马维瓦伯爵府,描写了为阻止阿马维瓦伯爵取得费加罗的未婚妻苏珊娜的初夜权,费加罗、苏珊娜和伯爵夫人合作,战胜伯爵的故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戏剧冲突极为强烈,人物形象刻画淋漓尽致。用音乐讲故事、用音乐推动故事发展,用故事衬托音乐的变化,故事情节与音乐旋律交融交织、戏剧冲突与音乐冲突配合极为默契。真正实现了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第二,作品的艺术形式美 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正是这二者的有机统一,才使得艺术具有令人惊叹的感人魅力。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总的来说,体现在歌剧演唱形式的布局、结构设计、乐队使用等方面。就《费加罗的婚礼》而言,莫扎特所作的音乐安排是宣叙调与咏叹调的交替,通过音调的交替,使二者达到结构上的平衡。他在宣叙调中加入情节,使得原本空洞毫无生气的形式转 化为有戏剧发展的内容。 第三,品的民族性

文艺复兴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除了格鲁克为法国歌剧辟出一个途径以外,只有意大利歌剧是正宗的歌剧。莫扎特却做了双重的贡献:他既凭着客观的精神,细腻的写实手腕,刻画性格的高度技巧创造了《费加罗的婚 礼》,使意大利歌剧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峰。另一方面又以《后宫诱逃》和《魔笛》两件杰作为德国歌剧奠定了基础。将德奥民间歌唱剧发展成德奥民族歌剧。 与意大利歌剧相比,《费加罗的婚礼》更具有自己的特色和民族气息。这也是莫扎特歌剧音乐所体现的审美价值之一。《费加罗的婚礼》是用德国民族歌剧传统体裁“歌唱剧 为基础谱写成的。 第四,作品的音乐美

作为莫扎特创作颠峰时期的《费加罗的婚礼 除了借鉴并综合了其他作曲家的创作技法,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 (1)音乐第一原则

传统的意大利喜歌剧常常是借鉴正歌剧的宣叙调与咏叹调的组合方式,而莫扎特

认为歌剧中的歌词应该成为音乐顺从的女儿。因此,莫扎特更加关注的是音乐自身的逻辑关系,一切服从于戏剧发展的需要。在创作中灵活并准确地把握咏叹调与宣叙调的关系,将二者以及乐队的功能巧妙综合。 (2)注重以重唱方式刻画人物 在歌剧的演唱方式方面,《费加罗的婚礼》采用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 等多种演唱形式,尤其是重唱手法的运用,使作品的艺术美得到了完美呈现。重唱能够在同一时间中呈现完全不同(常常是相互冲突)的人物形象,刻画在同一时间片断中完全不同的人物心理。

(3)充分发挥交响乐队音响交织的特点 和海顿相比,莫扎特的交响乐更强调主题间的对比和矛盾冲突,以此凸显音乐的戏剧性。通过不同组别间乐器音色的差异来描绘不同的故事场景,烘托刻画不同的人物内心性格斗争。同时,使用复杂的音响将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情感纠葛描写出来。在费加罗的这首咏叹调中,乐队不仅起到伴奏的作用,而且为费加罗情感的起落变化作补充或铺垫,为费加罗情绪变化的层层推进作渲染,器乐与声乐一道准确地完成了对角色的心理刻画。

四、结束语

莫扎特的作品十分细腻,其中声音、情感、力度、速度、和声、伴奏等在每首作品中都十分的完整,从唱段的开始至结束都好似一条贯穿始终的线条一样。首声音线条流畅、起伏,完整的声音线条贯穿于每首咏叹调的始终,它与波澜起伏的情感线条紧密结合,表现了最基本的音乐色彩;力度的线条与速度线条相互影响,速度变化时力度大多也随直变化较;和声线条与伴奏线条紧密联系,和声线条的变化又预示着调性线条的变化。声音线条、情感线条、力度线条、速度线条、和声线条、伴奏线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音乐上,达到完美统一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于润洋. 西方音乐通史[M] .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7. 198-204.

[2] 尚家骧. 欧洲声乐发展史[M] . 北京:华乐出版社, 2003-5.112-117.

[3] 张承谟. 西欧十大名歌剧欣赏[M] . 上海:上海文艺出 版社,1985-8.1-34.

[4] 王春燕.浅谈莫扎特歌剧的平衡特质[J] .美与时代

搜索更多关于: 莫扎特的论文 的文档
莫扎特的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hup49bd11qw0b8dn4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