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行政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0 4:21: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 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 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 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二重性

? ? ? 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 ? 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3.管理的艺术性 三、管理职能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未来行为所作的安排, 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组织机构并 推进组织运行的一个过程。建立机构—选配人员。 包括目标、部门、关系三要素。 3.领导。管理者指挥、激励下属,实现组织目 标的行为。激励、沟通、协调。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际工作符合于计 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

? ?高层管理者

制定组织的战略计划和发展目标

? ?中层管理者

将高层管理者的战略计划转变为可执行的行动计划

? ?基层管理者

将中层管理者的行动计划变为具体的作业计划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 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等几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 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 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五、管理者技能

管理者要履行好管理的职能,必须具备以下三 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 工作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2.人际技能又称人际关系技能,是指成功地与人 打交道并与人沟通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 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对于基层管理者,主要需要的是技术技能和人际 技能;

对于中层管理者,几乎同等地需要技术技能、人际 技能和概念技能; 而对于高层管理者,则尤其需要具备较强的概念技 能。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论述了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科学 管理产生以后,管理理论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 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几 个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美欧,它可分为 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一般管理理论

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组织管理理论

其代表人物有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 ? ? ? ? ? ? ?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现最高效率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管理 ?开发科学的作业方法 ?挑选一流的工人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将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离 ?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

代表人物是法约尔。法约尔在泰罗理论的基础上 充实和明确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有 六项不同的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 、管理活动)管理活动处于核心地位 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提炼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3.行政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斯·韦 伯。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 管理体系,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

o ?组织中存在三种权力:理性--合法的权力、传统 的权力、超凡的权力 o ?只有理性合法的权力才适合作为理想组织体系的 基础

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1.梅奥及霍桑实验

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工厂照明试验--继电 器装配试验--谈话研究--观察试验。P30-31

?

?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 人是经济人的观点,表明了工人是社会人,影响 生产效率的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人际关系

据此梅奥提出自己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 2.人际关系学说

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人际关系 学说。主要内容:

(1)职工是“社会人”。 (2)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 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三、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 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这些理论 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 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 论的丛林” 。各学派主要如下: 1.管理过程学派 2.经验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决策理论学派,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5.管理科学学派 6.权变理论学派

四、管理理论新发展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 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 其物质形态。它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

? ? ? ?精神文化:核心层,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信仰及行为准 则。 ?制度文化:中间层,是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物质文化: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 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2.学习型组织

彼得·圣吉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技能, 即:(1)系统思考。为了看见事物的整体(2)超 越自我。既指组织要超越自我,也指组织中的个人 也要超越自我;(3)改变心智模式。不同的人对于 同一事物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心智模式不同。改 变心智模式就是一要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二要探 询他人的心智模式;(4)建立共同愿景;(5)团 队学习。 3.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 展起来的管理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 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 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客户。 第三章 计划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

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计划工作, 是指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执行 情况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 作,主要是指制定计划。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1.目的性。每一个计划都是为了实现组织的战 略和目标 2.主导性。计划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组 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等工作都是围绕着计划工作 展开的。 3.普遍性。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 的制定。 4.效率性。制定计划时,要以高效率为出发点 5.灵活性。当出现预想不到的情况时,有能力 改变原来确定的方向且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 6.创造性。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 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做出决策。

三、计划的类型

1.根据计划广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战略计 划和作业计划。 2.根据计划所覆盖的时间跨度不同,可以将 其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3. 根据计划内容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将其分 为宗旨、目标、策略、政策、程序、规划、预算等 几种类型。(成本预算、销售额预算、广告预算) 4.根据计划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计划分为综合 计划和专项计划两种。 (整体和局部关系) 一、目标的含义

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 组织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 目标管理由美国的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 “组织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二、目标的性质

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 2.组织目标具有层次性 3.组织目标具有变动性 第四章 目标管理

在目标类型方面,它分为 主要目标、并行目标、次 要目标。

三、目标管理及实施过程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 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 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科学管理理论与行为科 学理论的有效统一

目标管理的实施一般分为目标建立、目标分解、目 标控制、目标评定与考核四个阶段。 四、目标管理的优点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组织机构的改革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劳动 五、目标管理的局限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全一致 4.组织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第五章 战略管理 一、战略的含义及其特征

战略就是指组织为了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在 综合分析组织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做出的 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 战略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

1.全局性。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确定组 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追求整 体绩效最大化。 2.长远性。战略的着眼点是组织的未来,是为了谋求组 织的长远发展和长远利益。

3.纲领性。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 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组织行动的纲领。

4.客观性。战略是在对未来环境变化趋势和自身资源、 能力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决策而提出 来的。 5.竞争性。制定战略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在竞争中战 胜对手,赢得竞争优势,赢得市场和顾客。 6.风险性。组织战略着眼于未来,但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必然导致战略方案带有一定的风险。 战略远景:战略远景是指组织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应担当 的角色和责任。包括经营理念和宗旨 目标与目的:目标是指具体的中期和短期的可量化的目标。 目的是指在相应期限内的定性期望。 资源:包括有形资源(设备)和无形资源(品牌、文化)。 业务:指的是组织参与竞争的产业领域。

组织:它指的是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等要素,共同形成组织的 行政关系,维持各业务单元之间的一致性,保证战略方案的有 效实施。 二、战略的构成要素 三、战略体系构成

一个组织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公司层战略,是企业总体的、最高层次的战略, 也称为公司总体战略

2.业务层战略,它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选定的每一 个业务领域里如何参与市场竞争,以获得超过竞争对手 的竞争优势,因此也称为竞争战略。

3.职能战略,针对企业各职能部门或专项工作所制 定的谋划与方略,是公司层战略和业务层战略的具体实 施战略。 四、总体战略的类型

稳定型战略 发展型战略 收缩型战略

搜索更多关于: 行政管理 的文档
行政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iti8f5967f2vc1v0ey6gjog0oh070068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