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五香茶叶蛋秘诀
近年来五香茶叶蛋在市面上可以算是大为流行,郊游旅行,带几枚茶叶蛋,既耐饥又解饿。家里煮点茶叶蛋放着,大人小孩下班放学回家,如果饭菜没烧好,拿两枚出来剥开就吃,而且冷热均宜。
南北纵贯铁路沿线,从高屏到北基,以及市集风景特区,甚至行人地下道,都有卖五香茶叶蛋的小贩。友人卢立群兄,一口气能连吃十七枚五香茶叶蛋,因此朋友献上封号,尊称五香茶叶蛋大王。他茶叶蛋吃多了,对于品质优劣、滋味浓淡,就有了深入三昧的品评。据卢君说,卖五香茶叶蛋的,虽然磕头碰脑到处都有,可是您要想吃色香味俱全的茶叶蛋,百不一遇,还不是随时可以吃得到呢。
吃茶叶蛋以苏浙皖三省跟赣鄂地区最为流行,到了年终岁暮以及献岁发春,茶叶蛋就变成元宝啦,浙人吃茶叶蛋叫捧元宝,上海有些行业中也极为流行。记得当年在上海时,一过腊月二十三祭灶,您若是到澡堂子洗澡,他们对于熟主顾必定伺候格外周到,结果送上一份元宝茶来。所谓元宝茶,就是福橘一个,青果“鲜橄榄”两枚。笔者旅沪一向是在卡德路卡德池洗澡的常客,到年尾一定要去卡德池洗澡。伙计们看顾客上门,自然奉上元宝茶。家母舅更是卡德池的老主顾,每去必叫附近一家小吃店的茶叶蛋、芝麻糊、鸡批当下午茶,尤其时常叫茶叶蛋来吃。伙计们知道我们怕酸,不吃福橘,所以元宝茶改为茶叶蛋附带两枚鲜橄榄,因为江浙一般人家,新春到府拜年待客的元宝茶,就是茶叶蛋。
煮茶叶蛋虽然不算一回事,可是有几点窍门要知道,否则煮出来的蛋,不入味就不好吃了。先把鸡蛋壳洗干净后,加冷水煮开,改为小火煮五分钟(火太大蛋壳容易炸裂),红茶最好用花莲鹤冈茶场产制的红茶。因为茶叶蛋越煮蛋黄越松,蛋白越嫩,鹤冈红茶色浅味淡,久煮色不变黑,味不变苦。笔者有位商界朋友,每月要在高雄台北往返四五次,每次都坐莒光号火车。他平素只喝开水,车上供应的茶叶,他每次总拿一包红茶带回家去,集有成数就拿去煮茶叶蛋。由于茶叶搁久受潮,茶末又细,所以他家煮出来的茶叶蛋,色呈深褐,蛋白老而且韧,蛋黄干而坚实.请大家吃,谁都摇头。足证煮茶叶蛋,茶叶的品质是不可忽略的,碎茶叶末,喝完了的茶叶,用来煮茶叶蛋都会影响风味的。
鸡蛋煮熟,先要逐一把蛋壳敲碎。敲蛋也需要点小手法,敲得太碎可能味道太咸,敲得不均,冰纹凌乱太不美观,敲得片大又不入味,要把蛋壳敲得疏密均匀,面面俱到,等茶叶蛋煮好,才会呈现“冰纹”,曲纹多姿,增加美感,进而促进食欲。
煮茶叶蛋有人放点八角增加香气,尚无不可,但是绝对避免放花椒,因为一有麻
辣,清淡的茶香就化为乌有啦。茶叶蛋本来是凉热都能吃的,不过有人别出心裁,喜欢用骨头煮高汤而不用白水,固然是可以增加一点鲜味,不过郊游旅行拿在手上吃总觉得油腻腻的不受用,若是附近没水净手,那就更不对劲啦,如果在家庭里吃那就无所谓了。
煮茶叶蛋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卤水一定要漫过鸡蛋,否则回锅热个一两次,茶叶蛋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龙图”,不仅难看,而且蛋白也僵硬难嚼,不好吃也不容易消化啦。
捧元宝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了,煮茶叶蛋待客,是省时省事最经济实惠的,如果您打算煮一锅好吃的茶叶蛋,注意以上几点,我想您的茶叶蛋,一定会受客人欢迎的。
果脯·蜜饯·挂拉枣儿
早些年南方朋友到北平办事或观光,离开北平前,总要带点北平的特产土产回去送送亲友。买文具多半是铜镇尺、电镀墨盒、细镂精雕各式印纽的铜图章。买点心少不得是大小八件,卷酥、菊花饼、小炸食、萨其马。如果想买点可口零食,十之八九要到干果子铺,买几样果脯,用匣子装好,带回家乡送人,那是最受欢迎的北平土产了。
北平的干果子铺,最早是以卖果脯为主体的,所以叫干果子铺。果脯有桃脯、杏脯、梨脯、苹果脯,还有金丝蜜枣,去核加松子核桃等。果脯是什么朝代开始有的,现在已经漫无可考。老北平说,明朝末年就有人发明做果脯了。后来有人考证古籍,发现唐朝天宝年间就有了,明皇的宠妃杨玉环爱吃蜀地荔枝,是众所咸知的,每年五六月间荔枝一成熟,唐明皇就派专使,骑了驿马兼程飞取。杜牧诗里有“一骑红
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到现在南国所产荔枝,还有一种叫“妃子笑”的呢,足证当时实有其事,否则不会把名种荔枝取名妃子笑的。
荔枝是一种水分多、糖度高、不耐久藏的水果,长安距离蜀地,虽非千里迢迢,可是驿马急足,递呈到御前后宫究竟是什么样的荔枝,简直不敢想像。《经史类编大观草本》有这样记载:“福唐岁贡白暴荔枝,并蜜煎荔枝肉……”白暴是荔枝干,蜜煎就是蜜饯,那就是说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时代,就有果脯蜜饯一类制品了。再往前推溯,按《三国志》的记载,就更早啦,《吴志》孙亮传记中云:“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照此看来,岂不是一千七
百多年前,我们就会蜜渍水果甜食了吗?至于原始的果脯是什么样子,有人说和生果同样,不剥皮不去核,只是滤去水分,能够久藏,不虞霉变而已。自从时代进步,果脯经由御膳房成为上方玉食之后,才成为细品甜食的。
1913年以前,巴拿马举行国际商品赛会,北京隆景和于果子铺的少东,头脑很新颖,他想把自己柜上渍制的果脯送去赛会。可是老掌柜过分保守古板,说什么也不愿意,逼得这位少老板没办法,于是跟前门外大栅栏聚顺和干果子铺打商量,他把隆景和做的果脯每样拿了几斤,以聚顺和名叉,亲自送到巴拿马会场去比赛。装果脯的坛子是加绿釉的粗陶,跟贴万绿丛中一点红漂亮商标的“台尔蒙”罐头产品、日本喜笑颜开像弥勒佛的标贴“福神渍”酱菜摆在一块儿,粗劣笨拙不说,而且还带点土里土气。可是国际裁判品评结果,认为展出的果脯,除了渍蕴果香外,还饱含东方食品的高华风味,吃完之后齿颊留香,令人难忘。当时中国果脯立刻成为世界公认的一种珍贵食品,聚顺和误打误撞,因此也得了大会颁给的金质优胜奖章,隆景和老掌柜后悔也来不及了。从此中国果脯畅销日本、东南亚一带,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哪一个国家,能制出像中国不加防腐剂而能久不霉变的果脯来。
据说欧洲有一个国家的食品公司,曾经派专人到中国来学习果脯渍制方法,但是一直没有成功。是欧洲的温湿度有问题,还是咱们敝帚自珍,秘不传人,就不得而知了。
北平一般住户,大都十分守旧,一到冬天家家都得生火御寒,虽然是装上烟筒、烧块煤的炉子,既安全又干净,可是十有八九,都宁可生煤球炉子也不肯装洋炉子(装烟筒烧块煤的,北平叫它洋炉子)。因此,如果时常吃点蜜饯,不但一冬煤气可以舒散化解,同时也不觉得口干舌燥了。
蜜饯又可称为“蜜煎”,虽然是用糖汁腌的果肉,却是中国糖制食品艺术上的一大创造,另有诀窍,不是人人都会做的。蜜饯制品最主要的原料是山楂、温朴两种带酸性的果子,此外就是海棠果、山里红了。北平卖水果的除了设摊营业外,稍具规模的叫“果局子”,所有蜜饯食品都是果局子出售。果局子长条案上,陈列着三尺左右白地青花的大海碗,上边一半盖着红漆木盖儿,一半盖的是玻璃砖,殷红柔酗,琥珀澄香,随便装上两罐,走亲戚看朋友带上,老少欢迎,不丰不伧,固甚得体,留为自用也颇廉宜。
当年金融界大亨周作民、谭丹压两位,冬天请客,一定有蜜饯温朴拌嫩白菜心下酒,脂染浅红,冷艳清新,好看好吃兼而有之,后来连协和医院几位洋大夫也都学会,到饭馆小酌时,先点温朴拌白菜丝喝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