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1课大河之源 - 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34: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1课大河之源——史前美术和古

埃及美术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外国古代艺术,使学生了解史外及古埃及,西亚,墨西哥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客观评价。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2、过程和方法

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并加以整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能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并能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艺术的起源问题分析史前美术的创作意图。 2、古埃及有多方面的艺术成就与其文化情境。 教法选择:讲述、展示、比较

学法选择:收集筛选、分析整理、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人类常常把远古的原始社会,比做人类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现代的最早的两处原始时代的岩画,也首先是给几个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

十九世纪末,一位西班牙工程师象往常一样在一个山洞中勘察,跟随他身旁的小女儿突然惊叫:“牛!牛!”,原来,洞顶和墙上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和暗红色的野牛、野猪等动物。这就是闻名于世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1940年的一天,法国南都的几个孩子,钻进一个曲折而又狭窄的山洞寻找一条走失的小狗。结果发现山洞隧道通向一个岩石的大厅,在长达180米的大厅和隧道的洞壁,洞顶上,也是画满了野牛等动物形象,于是隐藏了一两万年的《拉斯科洞穴岩画》与人重逢了。 这些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技巧以及绘画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现代人也不逊色,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创作这些岩画的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

(看图片分析,从内容、形式、形象、色彩等方面切入并讨论)

史前雕刻最著名的有法国劳塞尔执牛角的女祼浮雕和奥地利维林多夫的女祼石雕像,大约产生于三万年以前,这些雕像竭力夸张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刻画五官,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这些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人类最早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却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 那么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呢?

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是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件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巫术。追寻艺术的发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史前美术的洞穴岩画都有一个共同题材——动物:野牛,野猪,鹿等,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食物来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这些动物的特征把握得那样精细准确,刻画得栩栩如生。 学生分析史前时代的雕塑,合作探究。 (由司芬克斯之谜引述到古埃美术)

古埃及美术在建筑,雕刻,绘画和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辉煌的成就。

埃及人想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过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他们崇拜的大神之一——执掌“阴司”的奥西利斯,就同时掌管着给植物带来苏生的洪水,而奥西利斯本身,也曾是给敌人杀死,后来经他的妻儿的法术才得以重生的。所以埃及的祭司们相信:只要把法老王的遗体保存起来,他们就可以在墓室内和墓室外继续“生活”。这样产生了著名的“木乃伊”(经药物泡制、包扎和密封的尸体)以及装饰豪华的棺匣和牢固的金字塔。

古埃及人的宗教思想还宣扬人的灵魂无所不在,金字塔越是庞大稳固,法老王也就可以永生不朽。有力学上说,这个底边广阔,体积宏大的方锥体,的确最为稳固,而在心理的感受上它也确实让人觉得“不可动摇”。

在卡夫利法老王的金字塔旁边,伏卧着高达二十米的巨大石雕“司芬克斯”——人首狮身像,这个怪物在战乱和风沙的侵袭下,其面部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神秘感,所以人们常把“司芬克斯的笑容”作为一种神秘表情的同义语。

古埃及的雕刻和绘画的独特面貌,令人一眼就能看得出,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神和君王的崇拜,要求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实际看到的,把他们表现为尽可能地充分和完满,由此而造成了一定的格式。比如,法老王的立像常是左脚在前,坐像则必是两手搁在膝上,右手握拳左手平伸,并且保持着丝毫没有转侧的所谓“正面律”。

作品《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是古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是着色的。因男子常在户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为追求人

物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用铜做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生光辉。 涅菲尔蒂王后像》是埃及新王国时期具有革新精神的代表作,强调艺术要从理想化的表现中解放出来,真实地描绘人及其周围的世界,作品摆脱了长期以来的神化倾向,努力表现出人的特性,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古代东方美丽女性的形象,自然生动,脸部洋溢着活力和女性的美,完全摆脱了过去王后雕像只是强调其高贵地位的旧手法。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建于公元前1800多年,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柱厅,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

阿布辛贝勒神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是在尼罗河岸的一个悬崖上开凿的。神庙前耸峙着四尊高21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期拉美西斯二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

学生讨论分析:

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2课西方古典艺术的发源地——

希腊、罗马美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希腊和罗马雕塑、建筑的突出成就、重要地位及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难点:古希腊的历史

背景和审美取向。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xx年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讨论:

①、希腊的地理环境。②、希腊的气候。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 B、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 知识要点:

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温和的气候条件。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展开讨论。 (二)历史背景:

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 2、阐述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 (2)知识点:

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知作品:

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

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理想与现实结合。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

◆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四)分析作品:网 1、雕塑作品分析:

(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 (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

(4)掌握雕塑人神合一、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感悟作品的健美、庄重、和谐。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等。 《拳击者像》: 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

《掷铁饼者》:体育运动在艺术上的体现。迅速变化的运动感。

《维纳斯》: 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 B、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作品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

①、古典时期是造型艺术全盛时期。 ②、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

③、艺术风格特点:现实与理想化的结合。纯真而高尚的人体美。建筑与雕塑的融合。 展示图片:《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建筑作品分析:

学生分析作品,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

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 展示作品:《帕特农神庙》 (五)体验作品: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验活动。 2、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体验作品。

体验要求:形式不限,重在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示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六)知识延伸:

学生认识身边的艺术,发现身边的美。

1、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作品。理解身边雕塑的艺术美。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2、展示学生身边的雕塑作品。

3、播放课件了解古罗马建筑的伟大成就。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课的小结。 2、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 教师总结: 四、课外延伸:

进一步搜寻希腊雕塑的资料,了解希腊雕塑的发展过程。 理解雕塑兴盛的原因。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外国美术鉴赏第1课大河之源 - 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o5t9po1y9d31q9p63i6j6mw9sjow00do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