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质量和密度真题汇编(含答案)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
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 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 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 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 【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3.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
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4.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 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 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
的估算: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5.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故选A.
6.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 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
7.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 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25 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 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
C. 洗澡水的温度约 60℃ 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 50cm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4km/h=4×
m/s≈1.1m/s,故B符合实际;
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而60℃水的温度太高了,故C不符合实际;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
8.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为0.32A 【答案】 A
A. 物体长度为1.45cm B. 物体质量为6.6g C. 温度计示数为16℃ D. 电流表示数
【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B. 物体质量为6.6g ,错误,示数应为6.0g; C.温度计示数为16℃, 错误,示数应为-4℃; D.电流表示数为0.32A,错误,示数应为1.6A;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不同的仪器测量物理量时,要根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长度测量时,测量结果要有估计值.
9.下列估测数据明显错误的是( ) A. 人居住环境的适宜温度约为25℃ B. 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W
C. 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做的功大约为1.5J D. 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接近25℃.故A符合实际; B、一台壁挂空调的功率约为1000W,故B不符合实际; C、物理课本的重力在2N左右,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小明同学将一本物理课本从地上捡起放到课桌上,此过程中他对课本所做的功大约是W=Gh=2N×1m=2J左右.故C符合实际;
D、中学生的体重在500N左右,站立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400cm2=0.04m2 ,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 故选B.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1.25×104Pa,接近1.5×104Pa,故D符合实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