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
2.1.2对工作场所要进行全面检查,清除非必需品。同时,反省那些不需要物品产生的原因。
现场检查时应特别需要注意眼睛直接看到的地方要检查,看不到的更要检查,例如,设备的内部,柜子的顶部、底部,桌子的底部位置。
清理非必需品时必须把握好的是看物品现在有没有使用价值。应注意使用价值,而不是原来的购买价值,也就是使用价值大于购买价值。要重点清理以下物品:货架、橱柜、抽屉、工具箱、操作台面、窗台、货柜顶上等等摆放的杂物,过期变质的食品、调料,已损坏的工具或器皿,以及长时间不用或已不能使用的设备、工具、原材料、半成品品等。
2.1.3破损的工用具、设施等:应及时报修,恢复正常使用功能,不能修理的或者已经破损淘汰的设施、器具,应及时清理出场所。
2.1.4私人物品的存放:一般来讲,私人物品不应带入工作场所,个人衣服、挎包等随身必带的物品,应集中存放于更衣室的衣柜内,在工作时间需要使用的个人物品如茶具、毛巾等,应统一存放于工作场所内指定的位置。图2
图2 个人物品放置 2.1.5调查必需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每件必需品的日常用量,明确最低存量与最高存量,并进行分层管理。图3
图3 物品的存量:最多量与最少量
9
文件
必需品的分层管理
使用次数 一年一次左右 二至六个月使用一次 一个月内使用 每周要用 每天要用 每天都使用三次及以上的物品 分层管理 舍弃或放入专门仓库 存放在较远的地方 存放在工作场所附近指定地方 存放在工作现场附近 存放在使用地 放在不用移动身子就可以取到的地方或身上
2.2 2T—天天整理 让物品有名有家
2.2.1分析现状,查找原因 人们取放物品时为什么时常会花很多的时间,或者说是人们取放物品的时间为什么会那么长,追根究底有几个原因: ●不知道物品存放在哪里? ●不知道要取的物品叫什么? ●存放地点太远; ●存放的地点太分散,物品太多,难以找到; ●不知道是否已用完,或者别人正在使用,所以找不着。 把上述原因归纳起来进行分析后所得到的结论就是对于现状没有分析,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对必需物品的名称、物品的分类、物品的放置等情况进行规范化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对症下药。 2.2.2 确定物品名称(有名)、决定贮存位置(有家)图4、5 10
文件
图4、5 每件物品都有名有家
有名:在整顿时,要根据物品各自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具有相同特点或具有相同性质的物品划分到同一个类别,确定物品的名称,标识物品的名称。每件东西要采用统一的名称。
有家:对可供存放物品的场所、货架进行统筹,划线定位,进行统一规划,确定每样物品的存放位置。所有物品的存放位置都有标识。
常整理时要做到:名称固定、位置固定、标识固定,便于物品的拿取与归还。 2.2.3将物品摆放整齐
◆ 物品放置场所的标识与物品实物相一致原则;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按照定点定位、有名有家摆放整齐。图6
图6将物品在划线内摆放整齐。
◆ 按产品类别、原料类别分类存放:如冷菜间食品须集中放置在冷菜专间内;如肉禽、蔬菜、水产品要分类存放。 ◆放置方法与要求
A 立体放置(上下分层),重的东西放在底层(安全存放);存放高度,膝盖到人肩是最方便的。
B 左进右出、后进前出(先进先出)。图7
11
文件
C 物品架前后或上下平行,物品架放置做到垂直 。 D 放置区域不得超过划定的范围。 E 清扫用具以挂起来、即悬挂式方法放置。 F 危险场所采用栅栏等措施予以隔离。
2.2.4标识所有物品(这是“6T”实施视觉管理/目视管理的重点),具体可参照以下原则:
标识包括大标识与小标识,大标识设在醒目处,小标识设在物品放置区域,醒目处标识与物品放置区域(场所)标识相一致原则;图8
标识表示的方法可以标签、显示板、看板、现场划线或在划线上加注文字等目视容易识别的原则。
标识是6T管理的关键环节,为能充分发挥标识的目视管理效能,企业在推行“6T”管理时,在标识上应多下功夫、多动脑筋,如采用颜色辨识、采用可变换标识、采用插入式标识等。
2.2.5所有的设施、设备均应有标签:标签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具体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设施的操作方法,设施的性能(消毒应当达到的温度、冰箱应当满足的冷藏或冷冻温度)等,但管理责任人及其管理职责的内容必须明示。通过设置标签,明确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职责,以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的和有秩序的运转状态。图9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