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版 4.6事故的统计分析
4.6.1事故发生后,EHS要进行统计分析,事故分析的步骤: 4.6.1.1整理和阅读调查材料。
4.6.1.2按以下七项内容进行分析:(1)受伤部位;(2)受伤性质;(3)起因物;(4)致害物;(5)伤害方式;(6)不安全状态;(7)不安全行为。 4.6.1.3确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4.6.1.4确定事故的间接原因。 4.6.1.5确定事故的责任者
4.6.2在分析事故时,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4.6.3事故责任分析
4.6.3.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故中的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
4.6.3.2在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者中,根据其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者。
4.6.3.3根据事故后果和事故责任者应负的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4.6.4EHS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规则》(GB6442)定期对事故、事件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档案卡片》和《事故汇总表》等台账。
4.6.5事故档案内容:现场图、调查记录、分析会议记录、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 5相关记录
5.1 《生产安全事故台账》
5.2 《工伤事故登记表》(按政府规定格式)
第11页/共55页
A版
第4章 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制度
1 目的:
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要求,为了确保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掌握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保证公司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2 职责:
2.1本管理制度由EHS负责制定,总经理批准。
2.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员工安全培训教育需求的识别,制定本部门的培训计划和岗位培训计划,报EHS审核备案。
2.3EHS负责制定公司年度各类人员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将计划抄送EHS纳入公司年度教育培训计划。
2.4EHS负责安全培训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做好培训记录,并建立档案。 2.5生产部协助做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4 管理内容: 4.1培训计划
4.1.1EHS负责全公司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策划,根据公司的教育培训的需求、人才开发的要求及员工的现状,制定公司年度职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计划。
4.1.2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必须明确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对象、培训时间等。 4.1.3职工职业安全健康教育培训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由EHS负责组织实施。 4.1.4在需要时各部门可编制临时培训计划,经EHS审核备案后组织实施。 4.2新职工安全三级教育
4.2.1公司每一位新进员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即公司级、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一般岗位新上岗的人员,岗前培训的总学时不得少于24学时,其中班组级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每年接受再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8学时。
4.2.2公司级安全教育由EHS负责组织培训教育。教育培训项目:安全标准化知识,包括法律、法规,通用环境管理和安全技术、基本知识,本企业劳动环境、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及状况、劳动纪律和有关事故案例等。
4.2.3部门级安全教育由各EHS负责实施。车间级教育培训项目:车间环境、安全卫生状况和规章制度,主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及安全事项,预防环境污染、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主要措施,典型事故案例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4.2.4班组级安全教育由各班组负责实施。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项目:生产性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等。典型事故案例,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
第12页/共55页
A版
4.2.5EHS负责监督安全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进展状况,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卡》最终返回到EHS存档备案。 4.3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
特种作业人员(电工、高配、焊、切割工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压力容器操作、叉车驾驶员等)要分别参加由安监部门、技监部门组织的操作证初次培训和复审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操作证。 4.4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教育
4.4.1公司主要负责人须定期参加安监局组织的安全培训和再培训,并取得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证书。
4.4.2对中层领导干部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主要内容有:
⑴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及有关行业的规章、规程和规范。
⑵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 ⑶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原则。
⑷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 ⑸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4.5班组长教育
由EHS会同生产部采用授课的方法进行,其内容应根据企业特点,包括班组安全管理知识和本班组相适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岗位危险源和危害因素控制要点等,一般每年不少于一次,培训时间不少于16学时。 4.6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
4.6.1岗位操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变换工种,应进行车间、班级安全二级教育。 4.6.2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4.7职业健康教育
4.7.1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应进行职业健康教育。
4.7.2教育周期每2年一次。 4.8全员教育
4.8.1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4.8.2全员教育的形式:要突出重点、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教育周期为一年一次。 4.9复工教育
第13页/共55页
A版
4.9.1工人因病假、事假、探亲等离开岗位一年及以上重新上岗时,必须进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
4.9.2因工伤伤愈上班前必须进行车间、班组级安全教育。 4.10安全管理人员教育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定期参加安监局组织的安全培训和再培训,并取得安全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8小时。 4.11培训记录和效果验证
4.11.1所有培训均需建立档案,档案包括培训大纲,教学计划、开班、结业,审批手续、考试试卷、成绩单、授课教师、参加培训学员登记情况等培训记录。 4.11.2职工教育培训档案由EHS保存,确保账、证、编号、内容一致性。
4.11.3EHS依据年度培训计划,组织配合各职能部门实施培训及培训效果有效性评价工作,填写《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评价表》。
4.11.4有效评价的内容包括试卷成绩、证书、工作表现及领导的评价。 5记录表单:
5.1《安全培训需求识别表》 5.2《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教育计划表》 5.3《三级安全教育卡》
5.4《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及评价表》
5.5《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教育档案》 5.6《从业人员培训教育档案》 5.7《变换工种或复工二级安全教育卡》 5.8《特种作业人员台账》 5.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
第14页/共55页
A版
第5章 建设项目安全健康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确保生产性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后符合职业安全健康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制订本制度。
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标准的规定,严格履行立项、审批和和审查,执行安全及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项目安全和职业卫生专篇、安全和职业卫生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等审查、批复和备案等程序;进行预防设计审核和消防验收。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可以一并进行。确保公司安全生产、职业卫生安全和消防安全。 2 职责:
2.1EHS负责制(修)定本制度,总经理批准。
2.2总经理要督促公司有关部门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要确保安全设施费用、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和消防设施费用纳入建设项目工程概算。
2.3维修部等有关部门在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审查、施工、竣工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该制度。凡不符合国家安全、职业卫生、消防标准规定的,项目负责部门和所在部门有权制止其施工和投产。
2.4施工部门要在项目负责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施工,要严格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安全设施、职业卫生设施、消防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2.5EHS负责安全设施、职业卫生设施、消防设施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应当依照本制度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 “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新建、改建、扩建等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与职业卫生“三同时”工作管理。 4 程序:
4.1建设项目“三同时”的内容要求
4.1.1一切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和采取技术措施增加生产能力的挖潜、革新、改造项目,都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即:主体工程与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2在编制计划任务书时,必须同时提出安全防护设施和劳动保护要求,其内容包括劳动保护设施、安全消防设施、防尘防毒设施和“三废”处理等措施。 4.1.3公司新上项目,都必须执行“三同时”规定。
4.1.4项目建设前,要写好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论证报告、总体开工方案、开工前安全条件论证报告。
第15页/共55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