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可供参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7:40:3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很多成语、名句都是出自《论语》,当我们脱口而出或者在写作时自然引用这些成语名句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我们正在用孔子的思想来为自己的观点服务,由此可见,两千五百多年来,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浸润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言行,这大概这就是《论语》的魅力所在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感悟。可以这样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基本上读过中学的人都知道,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会比较熟悉。因为它是论语的第一句话,在中学的课本里也收录了,同时在生活中也成了劝学和如何形成学习方法的金玉良言。

这句话的一般意思是说学习的时候及时复习,那么学习就很愉快了。 但我们谁都知道,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无论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我相信都获多获少地有这种体会。 既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相信

孔子也经受过,我们从孔子其人中可以看出,即便是他不会完全痛苦,那也会有的时候会痛苦。 复习时再次学习原来的内容,既然原来学习的时候已经很痛苦,难道再一次学习就不会痛苦吗?我想更会。这好比旧伤上撒把盐,无限许多新愁。这又怎么能够快乐呢? 一件事情要快乐又几种方式:其一我自己的选择,是我想要做的;其二尽管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渐渐形成了习惯,最后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想要,就像抽烟一样,其实刚抽烟是很痛苦的。 所以,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的理解是:学习的时候使之成为习惯,这样不仅不会痛苦,还会非常快乐。 所谓习惯成自然,而自然的就是快乐的。 我们学习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是这样。早上多睡一会儿是很舒服的事,特别是寒冷的早上,能够躲在暖烘烘的被窝,那时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我有一个朋友,还是一个女的,就从来不会睡懒觉,平时她的工作也非常忙,不管多晚睡,她早上都会很早起来。当然,如果天亮再睡可能例外了。后来我问她怎么能够做到,她说这是她妈妈从小给她养成的习惯,而且不起来就不舒服。多么伟大的母亲!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多么重大。 我们工作也是这样,我们在工作上的失败不是工作本身为难我们,而是我们的习惯在为难工作,最后这两方面

作斗争,这样对习惯的持有者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我们现在很多家庭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只要是为了孩子教育,什么方法和投入都会用上。我认为,孩子只要教会他们一个东西就可以了,那就是教会他们如何养成好的习惯。有了这个方式,他们就会养成一系列的好习惯,最后的学习只不过的水到渠成的事情,正所谓“不亦说乎”。

为什么说母亲是一个民族的素质的体现,来源于孩子一般在小的时候都和母亲相处的时间多于父亲,而这个时候是孩子形成习惯最多的时候,有怎么样的母亲,一般就有在怎么样的孩子。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是值得商量的,其实根源还是在母亲,只不过如果在没有好的习惯情况下,没有纠正过来就是父亲的责任,因为父亲会比较多地采用“负强化”。 可见习惯就是一生。 【篇二】

为政者 要以德服民。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为政者,要靠道德来治理国家,这样就会乡北极星一样稳居于北极而周围的群星也都会环绕在他的周围。

德治的基础,关键在于为政者本身的高尚品德。如今社会,高官们的大案要案触目惊心,道德约束何在?记得刘备在白帝城留给儿子的遗书中有言:“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荀子也说“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为政者 要正邪分明。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鲁哀公问:“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臣下之人,凡是光明磊落,行事谨慎的,往往都是正直的君子,百姓自然敬爱他,希望他得到合适的官职,实现他的政治主张。也有些做臣子的,心地奸险,行事乖张,往往都是邪枉的小人,百姓自然憎恶他,怕他误国害民。这其实也是天下人的心声,纵观当今社会特别是基层,不难发现,发展得好的乡

搜索更多关于: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可供参考) 的文档
学习论语心得体会五篇(可供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wyl9qi5m3cwgi893aj3uh255c6he00c87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