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泉州茶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8 11:22:1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的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组成的“千人社”等。皇帝对茶事的兴趣也颇高,宋太祖赵匡胤即是位嗜茶之士,他在宫庭中设立专门的茶事机关。宋徽宗皇帝赵舍还亲著《大观茶论》,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亲自写茶书的皇帝。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使茶文化十分兴旺,但茶艺却日渐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洁深邃的本质。

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使中华各民族文化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对品茗之事兴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的现状,也无心再以茶事来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文化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

明清时期散叶茶迅速发展,茶类品种日益丰富,饮茶方法也从点茶发展成泡茶,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类饮茶法。泡茶用具也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等茶具也应运而生。客来敬茶、以茶待客风气更为普及,都市茶馆林立,茶馆文化教育得到发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茶书画的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

- 9 -

图》等。清朝茶叶出口时已成为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20世纪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从中国引进茶种,聘请中国茶工指导生产与种植,其本族语中的“茶”字也源于对汉语茶字的音译。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产量迅速增加,从1949的年产7500吨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吨。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在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在湖洲成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届,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澳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要产茶县纷纷举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等不胜枚举。它们都以茶为载体,促进经济贸易和茶文化的全面发展。

中国的茶文化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出现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诞生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不仅仅是简单的形成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它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精神特质。

(二)、中国茶文化的特征

- 10 -

1.历史悠久

茶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原始公社后期,茶叶成为物物交换的货品,扩大了使用范围。武王伐纣时,茶叶已作为贡品供王室贵族饮用。战国,据先秦《诗经》总集记载,茶叶的使用已有一定规模。汉朝 ,茶叶成为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已有饮茶之风。隋朝,全民普遍饮茶。唐代,茶业昌盛,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流行茶礼,提倡客来敬茶。“人家不可一日无茶”,茶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娱乐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朝、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明代,留下了大量文人的茶诗、书画。清代,曲艺进入茶馆,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同时茶叶对外贸易发展促进了茶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历史上的茶文化以雅为主,着重于表现诗词书画、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发展中,融合了儒家、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 2.内涵丰富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给茶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在这一新时期,茶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正在不断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新时期的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新闻媒体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使茶文化的价值功能更加显著、对现代化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茶文化的核心意识进一步确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新时期的茶文化传播方式形式已呈大型化、现代化、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其内涵迅速膨胀,影响扩大,为世人所瞩目。

- 11 -

3.民族特色

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各民族各具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喜庆婚礼。以各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纳西族、哈萨克族、锡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诺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与喜庆婚礼的结合,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特色。 4.地域差异

各地不同的风光物貌,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区茶文化。中国地域辽阔,茶类品种繁多,饮茶习俗各异,加之各地的历史、文化、生活及经济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茶文化。一些作为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连续举办四届国际茶文化节,显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5)国际影响

古老的中国传统茶文化同各国的历史、文化、经济及人文相结合,演变成英国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韩国茶文化、俄罗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国,饮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是英国人表现绅士风格的一种礼仪,也是英国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会活动中必需的仪程。日本茶道源于中国,具有浓郁的日本民族风情,并形成独特的茶道体系、流派和礼仪。韩国人认为茶文化是韩国民族文化

- 12 -

泉州茶文化现状调查研究 - 以安溪铁观音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1xbu2dsop0weks4q3eh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