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市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联考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新课标)。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 ) A. 稀豆浆 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先对各个选项所属分散系进行判断,然后再比较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详解】稀豆浆属于胶体,石灰乳属于浊液,稀硫酸属于溶液,Fe(OH)3胶体属于胶体,由于分散系按照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溶液,因此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小的是稀硫酸,选项C合理。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散系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比较的知识,属于识记性知识,比较简单。 2.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不易变质的是( ) A. 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A. NaCl溶液露置于空气中不易变质,A正确;B. 硫酸亚铁溶液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
- 1 -
B. 石灰乳 C. 稀硫酸 D. Fe(OH)3
B. 硫酸亚铁溶液 C. 漂白粉溶液 D. 氯水
硫酸铁,B错误;C. 漂白粉溶液容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次氯酸和碳酸钙,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而变质,C错误;D. 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而变质,D错误,答案选A。 3. 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称量、溶解、转移溶液、定容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规范的是( )
A. 称量 【答案】B 【解析】
B. 溶解 C. 转移 D. 定容
A项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图中放反了。C项转移溶液时,应该用玻璃棒引流。D项定容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垂直容量瓶口上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溶液的配制实验,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容易题。 4.下列金属中,常温下能被浓HNO3溶解的是( ) A. Al 【答案】B 【解析】
【详解】A.Al在室温下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被溶解,A不符合题意; B.浓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在室温下与Ag发生反应,使其溶解,B符合题意; C.Fe在室温下遇浓硝酸会发生钝化,不能被溶解,C不符合题意;
D.Au活动性很弱,在室温也不能被具有强氧化性的浓硝酸氧化,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5.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B. Ag
C. Fe
D. Au
A. A 【答案】B
B. B C. C D. D
- 2 -
【解析】 【分析】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内质子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表示的是Na原子,A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Mg,属于阳离子,B符合题意; C.质子数是10,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Ne原子,C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是9,核外电子数是10,表示的是F,属于阴离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的知识。掌握粒子的构成微粒及相互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硝酸与碳反应会产生红棕色气体 B. 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可用二硫化碳洗去 C. 工业上利用N2与H2反应进行氮的固定 D. 实验室用加热NH4Cl晶体的方法制取NH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硝酸与碳反应会产生CO2、NO2、H2O,其中含有的NO2是红棕色气体,A正确; B.S单质是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分子晶体,根据相似相容原理可知,S单质容易溶于由非极性分子构成的物质CS2中,B正确;
C.工业上利用N2与H2合成氨气,从而可实现氮的固定,C正确; D.实验室是用加热NH4Cl晶体与消石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B. 任何元素的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构成的 C.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了氖原子 D.
、
、
的质量数相同,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
-2+
- 3 -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一元素各核素的质量数不同,但由于它们的质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也相同,结构相似,所以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A正确; B.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核外电子和核内中子、质子构成,如
无中子,B错误;
C.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变成的微粒核外有10个电子,具有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但由于核电荷数仍然是11,因此不是Ne原子结构,C错误; D.
、
、
的质量数相同,但由于质子数不同,中子数不同,因此它们不能互为同位
素,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氯气中燃烧都有棕黄色的烟产生 B. 氯气为黄绿色有毒气体,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C.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D. 可通过下图装置除去Cl2中的H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A错误;
B.氯气为黄绿色有毒气体, Cl2具有强的氧化性,可以把变价金属Fe氧化为+3价,所以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C错误;
C.氯气没有漂白性,所以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正确;
D.Cl2与HCl都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Cl2中的HCl,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物质是( ) A. FeCl2 【答案】A
- 4 -
B. CO C. SO2 D. N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