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市常见自然灾害及防治措施
材料一:
为全面做好各项防汛抗洪抢险准备工作,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平安, 检验防洪抢险预案 的可操作性和防汛抢险救灾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 8月 25日上午,北流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该市山围镇塘头村举行山洪灾害防御演练。该次演练是在模拟“山围镇 普降大暴雨、引起山洪爆发,梅子水库溢洪道由于山体滑坡,导致无法排洪,水位持续上涨, 险情十分危急,急需立即转移下游受威胁的 250 多名群众〞的紧急场景下进行,包括山洪灾 害防御现场指挥中心布置任务、发出出险和转移群众警报、受威胁群众紧急转移、不愿转移 村民的强行转移、伤员群众的抢护、群众集中安置、发放生活用品、安置点预防性消毒杀菌 和卫生处理等场景演练。经过近 2 个小时紧张有序的实地演练,干部和群众增强了防灾避灾 意识,对山洪灾害发生时的情形有了亲身感受,防汛工作人员和抢险救灾人员熟悉了抗洪抢 险要领和群众转移避险流程,提高了抢险救灾应急处理能力。
材料二:
北流市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比拟频繁,各镇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威胁,灾情较为严重,灾 害经济损失较大。如西埌镇西冲村大竹根泥石流〔BL-049〕,造成死亡14人,毁房40间,直 接经济损失27万元;塘岸镇金城村红日岩崩塌〔BL-348〕,造成4人死亡;新圩镇覃冲村旺 庙脚滑坡〔BL-035〕造成5人死亡;大里镇冠塘村佛子冲滑坡〔BL-029〕造成4人死亡,毁 房30间,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大里镇林垌村斗田肚滑坡〔BL-026〕造成3人死亡,毁房 15间,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民乐镇石垌村文魁田滑坡〔BL-062〕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毁房30间,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民乐镇萝村村黄岭山滑坡〔BL-055〕造成2人死亡,3 人受伤,毁房 30间,毁田 30亩,迫迁 6户,直接经济损失 200 万元;六麻镇六美村根竹滑 坡〔BL-209〕造成3人死亡,毁房8间,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
第一段材料是报道北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山围镇塘头村举行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的文 字,第二段材料那么是讲诉北流市近年来泥石流、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 命财产平安的文字。看了这些,我才知道我们北流原来还存在这么多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 平安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指的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 现象。如飓风、地震、海啸、干旱、洪水、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等。
北流是山洪灾害、岩溶地面塌陷、山岩崩塌、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近 年来发生比拟频繁, 各镇不同程度受到灾害威胁, 灾情较为严重, 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 损失的地质作用。据调查统计结果,北流市地质灾害主要以人为引发地质灾害为主,灾害种 类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下面是北流市自然灾害成因分析及其防治措施:
1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 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 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1.1 滑坡影响因素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1.1.1 人类工程活动: 人类工程活动对滑坡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建房削坡:北流市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市, 山地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85%,因此广阔 农村农民建房多于坡脚挖坡修建, 一般形成高5?20m,坡度将近直立的边坡,使边坡上土体 处于临空状,在降雨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前述滑坡多与该活动有关。
b 修筑公路: 在修筑公路过程中, 普遍高角度切坡, 形成高边坡, 导致边坡岩体结构受到 破坏,岩体裸露,加速岩石风化,岩石力学强度体降低,加上坡体临空,支挡、护坡措施失 当,边坡失稳。如北流市至容县一级公路滑坡。
可见,人为工程活动强度与滑坡形成关系密切,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1.1.2 降雨: 北流市降水充分,降雨量集中在 5 ? 8月份,根据调查统计,滑坡大多在丰水期时
发生,
其中 7?8 月滑坡发生的频率最高, 发生滑坡 159处,占滑坡总数的 91.9%。而降雨量少的 1、 2、3、4、9、10、11、12月份,滑坡极少发生,有的月份甚至没有发生。
1.2 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 的原那么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 手:
1.2.1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 水的作用, 往
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 因此,
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 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
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 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 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 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a水平钻孔疏干;b垂直孔排水;c竖井抽水;d隧洞疏干;e支撑盲沟。 1.2.2 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
抗滑力,减小滑动力。 常用的措施有:
a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 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 土体的高度,而阻滑局部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 前作经济技术比拟。
b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 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 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 SNS 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 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 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 等,造成巨大损失。
2.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固体物源、充足的水源和有利的地形,因此,泥石
流的形成受 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气象条件的控制。
2.1.1 地形条件 泥石流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个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势陡峻,沟床纵坡
大,地
形上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堆积区的地形较平坦开阔,利于碎屑物质的堆积。 2.1.2 地质条件
a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造成岩石破碎,岩石风化强烈,为泥石流 提供了物质条件。
b 地层岩性:地层是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的物源。区内花岗岩表层风化强烈,上部第四 系残坡积层松散,遇水极易崩解,产生滑坡、崩塌,为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 根底,如大竹根泥石流。
2.1.3 水文气象条件 水是泥石流的组成局部,又是搬运介质的根本动力。泥石流的形成与短时间内
突然性的
大量流水密切相关。同时降水入渗软化岩土体,引发岩土体的滑坡、崩塌。
2.2 泥石流防治措施 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那么,根据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规 律和活动强度,全面规划,采取远近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等方式,进行综合防 治。
近期目标是:严禁乱砍滥伐、乱采乱挖、乱堆乱倒等不良行为; 远期目标是:对从事地面和地下资源开发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认 真落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尽量减少植被破坏,减少人为水土流失。
3 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是指在岩溶地区,下部可溶岩层中的溶洞或上覆土层中的土洞,因自
身洞体扩 大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顶板失稳产生塌落或沉陷的统称。
3.1 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岩溶洞隙的存在,一定厚度的覆盖层和地下水活动是塌陷形成的必要条件。多种外界动 力因素的作用,影响着土洞的产生、发育和塌坑的形成。 3.1.1 必要条件 a 岩溶 岩溶洞隙是岩溶塌陷赖以产生的根底,它为塌陷产生提供了物质运移空
间。质纯灰岩岩
组易被溶蚀,在浅层部位可形成连通性好的洞隙网络系统。在不纯灰岩和白云岩岩组的局部 地段,由于构造影响和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岩体洞隙也很发育,亦可形成塌陷。
b 松散履盖土层 调查区的第四系土层具有一个特点:厚度小、松散、欠固结、孔隙度大、强度低、含砂 量大、易崩解,因此其抗潜蚀、抗崩解、抗塌能力弱。
c 地下水活动 地下水活动是形成岩溶地面塌陷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又十分活泼的因素,能产生多方面的 作用和效应:
A 改变土的容重,增加土层的有效重量,改变土的塑性状态和力学强度。 B 水位下降可发生渗流潜蚀作用。
C 水位急降引起洞隙中负压力产生吸蚀作用,带走洞隙充填物,加速土洞垌壁土体 的剥蚀
和崩解,同时加强渗流潜蚀,作用在土洞顶板,成为附加致塌力。 3.1.2 动力因素
a 降雨 其效应为使土层增重和降低土体强度。
b 抽汲地下水 其效应主要是产生渗流潜蚀,开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频繁波动,造成地下溶洞中的充填 物被淘空,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对岩溶空腔上的土层产生反吸作用,诱发地面塌陷。 3.1.3 荷载与振动 荷载与振动使地面变形,土洞顶板变形下陷诱发地面塌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