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谁替大王做了这个计划?】
(4)动词,制作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盛东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
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烂木头,用它来做船的话就很快会沉没,用它来做棺木的话就很快会腐烂】
(5)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被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威所胁迫啊】
(6)动词,治理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治理国家靠的是礼让,可是他却出言不逊,所以笑他】
(7)动词,当作、作为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以彩虹做衣裳啊,骑风儿作为骏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大小官员大多把不关心考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当作上策。】
(8)动词,身为、成为
11、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相公您如今做了府中的官差,严格准守为官的这分操守不曾改变】 12、十七为君妇。
(9)动词,叫做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0)动词,算作
15、始尔未为久。【指做某事,或某行为,尚在开始阶段,没有多久】
(11)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2)动词,是
17、非为织作迟。【不是织作迟的缘故】
(13)动词,成为
18、为秦宫人。
(14)介词,表被动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助词,表诘问
21、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
13
(16)语气助词,呢
2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是什么原因(让你)谨守美好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17)动词,帮助
2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24、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支持姓吕的人就露出右肩,支持姓刘的就露出左肩。】
(18)介词,替、给
25、公为我献之。 26、阿母为汝求。
(19)介词,为了
27、慎勿为妇死。
(20)介词,向、对
28、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赵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握着她的脚后跟对她哭泣。】 29、如姬为公子泣。
(21)连词,因为
3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并自答:因为有这源头活水不断地补充进来,】
3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CD(A因为 B是 C对,向 D对,向 E为了 F呢 G“为所”表被动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一根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他不用力啊。】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不这样做,你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 三、判断“为”在文中的意义。
1、 介词,可译为因为2、 动词,可译为是3、 介词,可译为对、向
4、 介词,可译为被5、 动词,可译为作为6、 动词,可译为做7、 介词,可译为为了
8、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9、 介词,可译为替10、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天行有常,不(1)为尧存,不为桀亡。”此(2)为至理,当(3)为世人言之,切勿使之(4)为巫所惑。巫者,以诡(5)为业,其所(6)为皆(7)为利也。故(8)为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9)为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10)为?【天道有自己恒定的规律,不因为尧这样的贤君就存在(起作用),不因为桀这样的暴君就消失(不起作用)。这是最精深的道理,应该给世人谈一谈,千万不要让其被巫者迷惑。巫者,以欺骗为本业,他们的 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益。所以他们来的时候,就以这样的道理来教训他们,彰明他们的用心。为天下消除邪恶污秽的东西,是我们这些人的本分,为什么推辞呢?】
14
文言虚词练习(十)
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1、语气词 、2、代词、3疑问代词 4、兼词 5、连词)
①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
⑴于是余有叹焉。【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
②语气助词,反诘“呢”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优厚的俸禄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 ⑷君何患焉。【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③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硿硿地发出声响,我当然觉得很好笑并不相信】 ⑹盘盘焉,囷囷焉。【盘盘旋旋的样子,曲曲折折的样子】
④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
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⑤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
⑼晋国,天下莫能强焉。【晋国,天下没有能够强大过他的】
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有了过失回去改正它,没有比这个更加好的事情了】
⑥代词,相当于“之”
⑾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是说有能力 只是愿意学习他罢了】 ⑿而人之所罕至焉。【很少有人会去那里】
⑦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
⒀吴人焉敢攻吾邑。【吴国的人哪里敢攻打我的城池?】 ⒁且焉置土石。【况且哪里可以放置土块石头呢?】
⑧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
⒂彼有人焉,未可图也。【已经有人在这里了,我们就不用打这里的主意了】 ⒃永之人争奔走焉。【 永州的人都争着去干这件事。】焉,对于这件事,于之
⑨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公输子(公输盘)从鲁国的南部游历到了楚国, 从那时起就开始制造为水上船战用的器械】
⒅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狡诈的人如果欺骗贤明的人,当他遇水火时,就会被淹没或烧伤】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F(A词尾,?的样子 B之,他 C哪里 D兼词,于之 E语气助词 G词尾,??的样子)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在乱石中间选一两处敲打它,硿kōng硿地发出声响】
15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他请教】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哪有仁爱的人坐朝,却做出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土堆积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国王你要是怜惜它们没有罪过就被无辜处死,那牛或羊都是一样的,又有什么选择的必要呢?】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说的话,我深有感触。戚戚,感动、触动的样子】 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1、 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2、 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 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4、 句末语气助词,不译5、 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6、 句末语助,可译为呢7、 代词,可译为他们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1)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2)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3)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4)焉,骄而轻敌,(5)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6)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7)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崤山战役,秦军通过崤山山谷,只见山势陡峭,山谷狭窄,没有料到在此竟有埋伏,山上的大石纷纷落下,他们只是大叫着“土石是放在哪儿的啊”,没有别的办法,因而导致大败。在这件事上我有些感慨,骄傲轻敌,怎能不败呢?像这样,即使有万千兵马又能跟他们改变啥呢?单单是他们的骄纵,要是要斥责的话,他们必然没有脸面再活在世上了。】
文言虚词练习(十一)
一、解释各句中“也”的意义以及用法。 {均为语气助词}
①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的徐先生,是齐国一个长得好看的人】 2.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张良说:“樊哙是刘邦的护卫”】 3.死生,昼夜事也。【死或者生,也就是早晚的事情】
②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4.即不忍其觳觫hu su,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换它】
5.雷霆乍惊,宫车过也。【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③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6.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唉!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啊。族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
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割下头发来对天发誓,抱头痛哭,眼泪沾湿衣襟的可怜地步,怎么那样的衰败差劲呢!】 8.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