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东山三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7 1:28: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东山三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七 年 级 语 文 试 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三 总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2)、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 。 (4)、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6)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的杰出人物而光辉璀璨。他们中有为祖国核弹事业鞠躬尽(cuì)的邓稼先;有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的闻一多;有对青年写信草率表示深(wù)痛绝的鲁迅先生。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璀璨 慷慨 鞠躬尽cuì 深(wù)痛绝: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D.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

A.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B.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发达国家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需要稳定。 C.在“创建福建省文明县城”活动中,使我县文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 D.面对改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业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5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题中“洛城”表明作者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B、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C、“散入春风满洛城”,这一句虽有艺术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和洛阳城的喧闹景象。 D、诗中的“闻折柳”是指作者客居洛阳时听到《折杨柳》的笛曲。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6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见往事耳 ( ) ..(3)、及鲁肃过寻阳 ( )(4)、即更刮目相待( ) ..8、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公亦以此自矜 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为人谋而不忠乎 ....C、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结友而别 而钱不湿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5分)

成语: 启示:

(三)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4分)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⑾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什么作用(3分)

12、简要概括③--④段,闻一多做了什么事(2分)

13、认真阅读第③段,闻一多先生研究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文回答)(2分)

14、选文第⑦⑧段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20分)

灯 笼 朱成玉

①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

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②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

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

③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

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④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

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灯笼腰身糊裱上一圈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A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

⑤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

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

⑥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

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

⑦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

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

⑧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

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笼送给他。

⑨那年除夕夜,我们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舍高高

挂起的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B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

东山三中2016-2017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七年级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azs4zy7c77t6k14pg60zn011oo6h01alm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