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经济学人》标题中的双关
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运用概念整合网络,结合
双关语的语类特点对《经济学人》新闻标题中双关语的意义构建进行动态分析,以期来释解读者解读标题双关语的相关心理机制,同时进一步丰富新闻标题的认知研究。 一、引言
《经济学人》(The Econocist)杂志是一份国际性的新闻和商业周刊,提供对全球政治、商业、金融、科学及技术的报道、评论和分析,有着较广泛的读者群。除了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外,标题别出心裁吸引读者眼球也是其中原因之一。《经济学人》的文章标题常常通过词法、句法、及修辞格来使其表达更生动、醒目。
双关是其标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段,即利用词汇的语义和语音的条件,使某些词语或句子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1},它可以使语言的表现形式更为新颖独特,丰富语意,让读者感受到生动有趣又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所以读者能否正确领悟标题双关语的意义对于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很重要。本文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英语双关语。通过对《经济学人》标题中的双关语意义构建进行研究,以此进一步理解双关语的认知运作机制。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作为一种语言认知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由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后,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成为西方认知语言学领域最具影响的理论之一。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映射和动态的模拟彼此连接起来,产生新的关系和构造,最终形成新意义和新概念的动态的、创造性的认知活动。{2}概念整合指的就是心理空间的形成、建立联系的过程。
而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建立起的临时性在线动态概念。{3}换言之,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理解、接受信息,而建构的小概念包,如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等。每个心理空间只是一个临时结构,他的存在依赖于某个特定的、相关的、更广泛、更固定的知识结构。{4}概念整合理论的四个心理空间分别是: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输入空间I(input space I)、输入空间II(input space II)和合成空间(blending space)。
这四个心理空间互相联系、彼此影响,形成一个概念整合网络。两个输入空间包含着相同或相反的元素,通过相互映射来相互联系。同时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又投射到类属空间。在这两个输入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部分的、有选择性的映射到第四个空间,也就是合成空间。合成空间包含其他空间都不具有的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这是一个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elaboration)三种相互关联的方式而产生的新结构。
层创结构是认知过程中新产生的部分,概念整合的创造性由此体现。整合网络揭示了概念整合的过程即:两个输入心理空间对应元素之间进行跨空间映射,在类属空间反映出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抽象意义,最后在合成空间通过层创结构实现抽象意义的建构,产生新概念。由此,概念整合网络是一个意义构建过程的动态模型,人们就是系统运用这种概念整合网络来进行实时意义建构的。
总之,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的是语言通过认知语义构建所产生的心理空间这一解释中介所反映的客观事件和场景。概念整合理论即重视语境的作用,又能从互为联系的空间结构中揭示意义构建过程的动态性,阐释了语言意义动态生成的空间机制,对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维认知活动都具有说服力和解释力,可以用来阐释多种语言现象。{5}
三、《经济学人》标题中的双关解读
标题是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概括,读者可以通过标题来窥见文章之要意。标题中的双关作用在于它的“言外之意”,能够各自言之成理的双重语境的共存和双重语境间的交接点使得双关辞格得以成立。{6}文章标题的双关现象就使得在一定语境下,标题的意义有了
双重含义。读者往往需要透过表层意思,探寻其隐含意义,从而理解双重含义。这里的双重含义一个指的就是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意义;另一个就是标题的深层意义,即隐性意义。
根据概念整合的意义建构机制,对标题双关语的意义解读过程如下:双关语的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分别代表了人们理解双关语时在大脑中所建立的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这两个输入空间在通过有选择性的部分映射后,通过共有抽象结构的联系构建合成空间。然后在合成空间将两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内容进行概念整合,产生层创结构,即隐藏在双关语背后的作者的真实意图。下面将以概念整合为理论基础对《经济学人》标题中常用的四类双关语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探讨双关语理解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机制。
(一)语音双关。语音双关也叫谐音双关。构成此类双关的词或词组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发音,但意义不一样。《经济学人》标题中谐音双关读来令人感到幽默,意味深长。例(1)Aye’ll be back。该标题是有关《经济学人》对苏格兰公投的报道。2014年秋苏格兰政府发起了一场公投,让苏格兰选民决定是否脱离英国独立。Aye 发音同I,相当“yes”,尤用于投票时的“通过”。初看标题,读者可能会略有耳熟,I”ll be back——这是包括“灰太狼”在内的逗比大Boss在击败后“挽回面子”的经典台词。
(二)根据概念整合理论的相关模型,有关Aye(投票通过)和I(我)的输入
空间1和输入空间2分别建立。跨空间映射在元素Aye(投票通过)和I(我)、(公投)持续进行与不甘失败之间建立了对应连接。同时类属空间里会出现来自于两个输入空间相似的特征,即Aye和I发音相同。在此基础上,两输入空间中的各元素跨空间的部分、有选择性地映射到第四个空间,即合成空间。合成空间在经历了组合、扩展等整合,再结合相关背景信息之后层创结构产生,即该标题暗示《经济学人》等媒体普遍对苏格兰独立公投“通过”都不看好,但媒体相信这不会是苏格兰的最后一次尝试,试图脱离英国不会终止,“苏太狼”会怒吼着—— “Aye’ll (I’ll) be back”。谐音双关标题的使用使略显沉闷的政治新闻报道增添了幽默的语言风格。
(三)例(2)Haier and higher。这个标题的亮点在于巧妙地运用了中国家电品牌海尔的外文名称与英文单词higher(更高)发音相同的特点,创造出了谐音双关的效果。根据概念整合理论,这两种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解释分别进入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通过跨空间的选择性的映射重新整合,产生新的层创空间,即标题的意义形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制造商,海尔锐意进取,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力求发展得更高更快。该双关语的运用一方面使得标题读来和谐悦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海尔无限广阔的、充满希望的发展空间。其他例子还有“bed beehavirour”(有失蜂度),用两个英文单词behavirour(行为)和bee(蜜蜂)的组合,巧妙地利用读音相似,产生双关效果。该标题暗示文章是关于蜜蜂的生物性行为的报道,语言简练、幽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