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二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版本: 鲁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纲定位】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点。
1、明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结合实例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 地球的运动特征 比较项目 运动轴心及轨道 方向 周期 速度 示意图 自转 轨道为 ;绕 旋转,北端始终指向 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 夹角 自 向 ,从北极上空看呈 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 时针 1 日, 时 分 秒,是真正周期; 角速度,除 外,其他各点都 ,均为15°/小时; 线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 , 上线速度最大, 为零。 【画一画】画出下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 S
S S
知识点二 昼夜交替
1、原因:①地球不停的 ;
②地球是个 、 的球体
2、昼夜半球:图中甲处所在半球为 ,是 图中乙处所在半球为 ,是
3、分界线(圈):AB线为 线(圈) 4、周期: 小时(太阳日)。 【重难点突破】
一、晨昏线的判定和应用
1、含义:晨昏线是地球上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是一个大
圆,过地心的大圆,任何时刻把地球平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如右图 2、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晨昏圈所在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可以依据晨昏线判断直射点的纬度
(如右图)在侧视日照图上,过地心作一条垂直于晨昏线的入射直线,此线与球面交点即为直射点。如图中所示的A点。
1
邹城二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版本: 鲁教版 必修一
3、晨昏线在地表的运动:既有随地球自转而产生的自东向西运动,速度为15米/秒;又有随太阳直射点作回归运动产生的摆动于南北两极的两侧各约23°26′。 4、晨线、昏线的判定: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线是晨线。 右图中AB线是 线BC线是 线
5、晨昏线图中的时间信息:主要有四个隐含时间,如下图所示:AC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A所在经线AS地方时为6时;BC为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B所在经线SB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SE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SF地方时为0时。
判断:右图中AN的地方时是______时;BN的地方时是______时; CN的地方时是______时;DN的地方时是______时
6、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判断季节和日期
①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②晨昏线与经线相交,若与极圈相切,判断为二至日,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
7、依据晨昏线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度;与晨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位于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且大部分位于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8、晨昏线与太阳高度:晨昏线是日出日落的线,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9、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处的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的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2
邹城二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版本: 鲁教版 必修一
【典型例题】
例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B为晨线,日期为 月 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若DF为昏线,此时为 (节气),此时北京时间为 。
(3)在乙图中绘出当甲图DF为昏线时的光照情况(绘太阳光线、晨昏线,
用斜线标出夜半球),并判断乙图中G点太阳高度 ,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读右图,完成1~2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 )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 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 D.为23小时56分4秒 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 ) 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A、B、C、D 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自大到小依次是C、D、B、A
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大,C最小 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6-7题。 3、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 A. 30°1月 B.60° 7月 C. 60° 1月 D.30° 7月 5.南京某中学学生小明在当日晚9点观测到织女星位于星空
中某位置,小明在次日再次观测到织女星位于同一位置的时间为( ) A.21时 B.21时3分56秒 C.20时56分4秒 D.21时56分4秒 (2012·福州质检)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读下图完成6~7题。
6.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四季的更替 C.运动物体偏向 D.地方时差异
7.图中P地 ( ) A.位于晨线上 B.位于昏线上C.当地时间6时日出 D.当地时间8时日出
3
邹城二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版本: 鲁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第四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巩固练习
【典型例题】参考答案
例1、解析:(1)若AB为晨线,则AC为昏线,66°34′N以北出现极夜,是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23°26′S与经度0°上。(2)若DF为昏线,则DE是晨线,66°34′S以南出现极夜,是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京时间应为6月22日20时。(3)绘图如下图所示。G点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答案:(1)12 22 (0°,23°26′S) (2)夏至日 6月22日20时
(3)绘图如上图所示 0° G点在晨昏线上,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自我检测】
B D C B C D A 【巩固练习】
我国某中学地理小组野外宿营时,夜间同学们用摄像机长时间对准天空某区域,拍摄了图像(如右图)。据图回答1题。
1.图像反映出 (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流星运动 D.恒星运动
2.能证明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有 ( )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昼夜长短变化 C.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严重 D.季节交替
下面左图中的A点是晨昏线与某一纬线圈的切点,在一年中,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是变化的,因此A点也是移动的。据此完成3-4题。
3. A点移到最低纬度位置时,太阳直射点. A.可能在23°26′N上 B.可能在赤道上 C.可能在66°34′S上 D.可能在极圈上 4. 图中能正确表示A点运动轨迹的是 A.CD线 B. AB线 C.EF线 D. AF线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图”,M为某一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10年1月1日。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点大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个恒星日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小时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
6.当通信卫星运行到M时,正好被位于C处的监测站 所捕捉,此时C点所在地的地方时是 ( )
A.2010年1月1日9时 B.2009年12月31日21时 C.2010年1月2日9时 D.2010年1月2日21时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