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分层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 5:16:5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检测 (对接高考)

1、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C.等级制度的颠覆

B.分封制度的崩溃 D.礼乐制度的破坏

4、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 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6、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7、《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8、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9、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10、中国古代自西周开始,就大体延续着以“谥号”臧否(褒贬)人物的传统。以西周后期引起“国人暴动”的周厉王谥“厉”(杀戮无辜)为例,有学者从近出“清华简”入手,认为多重文献所见未发现可以颠覆传统旧说的新史料,从理论上讲,在给周厉王议定谥号的时候,当时人们知道并掌握的事实一定不比今人少。厉王所为已严重突破国家伦理的基本底线,无需恢复名誉;有学者认为,对厉王的褒贬仅以“厉”字了之有失公允,提出应换个角度重新评价。由此出发,对待历史人物评价( ) A.应当坚持道德评价为先、价值判断跟进的原则 B.宜遵行尊重古人的认识,即是对历史尊重的原则 C.古人的评价未必科学,新说的建立一定要用材料说话 D.需要立足现实穿越历史,按照逻辑规律进行时空思辨

11、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12、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13、下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20 15 12 24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南宋(62) 8 10 8 36 14、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效治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 ) A.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 C.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D.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5、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

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16、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1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 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18、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9、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 A.转运使 C.知府

B.兵部员外郎

D.枢密副使

20、“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21、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分层检测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icq4ukhi0n19a8hrgx9da6a52gca00h1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