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二)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8.5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2分)C 2.(3分)D 3.(3分)D 4.(3分)B 5.(3分)
【甲】处填C;【乙】处填A;【丙】处填B; 6.(2分)A 7.(2分)D 8.(6分)
答案要点:
(1)徽墨制作工艺水平高; (2)徽墨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 (3)徽墨具实用价值;
(4)徽墨文化内涵丰富,有欣赏价值;
(5)社会稳定,人们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追求,品位提升。 (一点1分,答出五点得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9.(3分)B 10.(3分)A 11.(3分)C 12. (5分)
古云/天道十年而一变/此理也/亦势也/无事无物不然/宁独诗之一道胶固而不变乎? (一处1分) 13.(4分)
答案示例:
①墨守成规(因循守旧) ②鹦鹉学舌(邯郸学步) 14. (6分)
答案示例:
二人都反对盲目崇古,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变化革新。叶燮提出“源、流、正、变”为核心的发展观,提出“变”即发展,变革、创新,但也要沿袭、继承。袁枚也不完全否定学习古人的格律,但认为“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如果袭古人之貌,拘古人之变,就会湮没性灵,扼杀个性,成为“能言,而不能得所以言”的鹦鹉。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3分)C 16.(3分)D
17. (6分)
答案要点:
陶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景物远近结合。
王诗采用对比手法,色彩鲜明;描写景物有全景有特写。 18.(6分)
①屋舍俨然 ②阡陌交通 ③崇山峻岭 ④清流激湍 ⑤山映斜阳天接水 ⑥更在斜阳外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19.(3分)D 20.(3分)A 21.(4分)
答案要点:
(1)描写了乡村清静的自然环境; (2)暗示了农村社会生活的变化; (3)表现了老何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4)表现老何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为后文埋下伏笔。 (一点1分) 22.(4分)
答案示例:
不能删。这个情节反映农村中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表现老何对小孩的同情,展现老何的善良;暗示出后文老何的想法会发生转变。 (如果答可以删,言之成理即可。) 23.(4分)
答案要点:
(1)善良、有同情心;
(2)喜爱乡村生活,对城市生活不适应; (3)急躁、执拗; (4)有较强的传统观念。 (一点1分) 24.(6分)
结合作品情节、人物等解说主题,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略
26.(50分) 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说过诗有好坏之分,但没有古今之分。从葛天氏的歌谣到今天,都有好有坏,不见得古人的都好,今人的都坏。即使《诗经》中间,也很有些写得不好而不必学的,不仅是汉代、晋代、唐代、宋代如此。今人的诗也有很好很适宜于学的,同样也不仅是汉、晋、唐、宋才有这种好诗。但是诗歌格律没有比古代更齐备的了,学习的人以古代为师,自有他们的源流。至于个人的性情遭遇,人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不能描摹古人而照抄,因为敬畏古人而受古人束缚。今天的莺花,难道是古代的莺花吗?但是不能说今天就没有莺花;今天的音乐,难道是古代的音乐吗?但是不能说今天就没有音乐。大自然的声音一天不断,那么人类的声音也就一天不会断绝。孟子说:“今天的音乐,就像古代的音乐。”音乐就是诗歌。唐代人学习汉、魏诗歌就变化汉、魏的诗歌风格,宋代人学唐诗就变化唐诗的风格。这种变化,不是有意要变,而是不得不变。假如不变,那么就不足以成为唐诗,不足以成为宋诗了。子孙的面貌,无不来自于祖父、父亲,但是有变得漂亮的,也有变得丑陋的,如果一定要禁止让他们不变,那么即使是创造万物的上天也没有办法。先生允许唐代人变化汉、魏风格,而独独不允许宋代人变化唐代风格,真令人不解。
而且先生也知道唐代人自己也变化诗的风格,这和宋代人无关吧?初唐、盛唐风格一变,中唐、晚唐风格再一变,到皮日休、陆龟蒙两人,已几乎变得接近宋人风格了。时代风格发展的趋势,诗人聪明才智的发挥,有原本并不希望它这样而自然变成这样的。所以我常说改变唐尧、虞舜的,是成汤、武王,最善于学习尧、舜的也是汤、武,最不善于学习尧、舜的是燕王哙;改变唐诗风格的是宋代、元代,最善于学习唐诗的也是宋代、元代,最不善于学习唐诗的是明代七子。为什么呢?应当变化就变化,其传授是靠心的领会;应当变化却不变化,墨守的只是外部的形式。鹦鹉能说话,却得不到真正会自己讲话的本领,这不是因为光学表面的形式吗?
至于近代论诗的人,则说:三百篇高明;五言诗一定首推建安、黄初体诗歌;其他诗歌,一定首推初唐盛唐的诗体。不是这样,一定排斥。既不能了解诗歌的源与流、本与末、正与变、盛与衰,都是相互循环的;并且也不能分辨古今作者的心思和才力的深浅、高下与长短,谁是沿袭谁是变革,谁是创新谁是继承,谁是沿袭弊端而衰落,谁是挽救衰落而兴盛,一一剖析而条分缕析,概括综合使之条理通达。只知道自夸矜持张扬,作浮浅空洞隔靴搔痒的言论,用来欺骗别人,自己也被欺骗了。
自有天地以来,古今世事的气运命数,顺次变换而相互承续。古人说:天道十年一变。这是万物的道理,也是万物的趋势,没有一件事物不是如此。难道只有诗歌一道凝固而不能改变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