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工业通风知识点》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56: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 作业场所气象是指作业场所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这三个参数的综合作用状态。人体

与环境的热交换方式有对流、辐射、蒸发三种。

2 粉尘爆炸的条件:①粉尘本身有爆炸性②粉尘悬浮在一定氧含量的空气中,并达到一定

浓度③有足够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即点火源。爆炸过程: 1粉尘粒子表面通过热传导和热辐射,从点火源获得点火,能使粉尘表面温度急剧升高。(2)粒子表面的分子,加速热分解或干馏,在粒子周围产生气体。(3)气体与空气混合,生成爆炸型混合气体,发生火焰面而燃烧。(4)粉尘粒子本身从表面一直到内部相继发生熔融和气化,迸发出微小的火花成为周围未燃烧粉尘的点火源,使粉尘着火,扩大爆炸范围(5)燃烧产生的热量,进一步促进粉尘分解,不断放出可燃性气体,使火焰传播。

3 影响粉尘爆炸的主要因素①粉尘的化学组分及性质②粒度及分散度③氧含量④灰分及

水分⑤可燃气含量⑥点火能量⑦粉尘粒子形状和表面状态

4 工业通风方法:按通风动力分为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按通风作用范围分为局部通风和全

面通风

5 当空气在风道中流动时,将会受到通风阻力的作用,消耗其能量;为保证空气连续不断

地流动,(就必需有通风动力对空气作功,使得通风阻力和通风动力相平衡)

6 通风阻力:当空气沿风道运动时,由于风流的黏滞性和惯性以及风道壁面等对风流的阻

滞、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它是造成风流能量损失的原因。 某一风道的通风阻力等于风流在该风道的能量损失 通风阻力:

(1)摩擦阻力(沿程阻力):摩擦阻力是由于空气本身的黏滞性及其和风道壁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沿程能量损失

(2)局部阻力:局部阻力是空气在流经风道时由于流速的大小或方向变化及随之产生的涡流造成比较集中的能量损失

7 自然通风就是由有限空间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大气运动、大气压力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有限空间内外空气能量差促使有限空间的气体流动并与大气交换的现象。 几个例子:

1. **烟囱效应:烟囱内外密度差形成的自然通风。当烟囱内有高温气体时,烟囱内部

温度大于烟囱外部的温度,内部的空气的密度要小于外部空气的密度,这样在烟囱的底部的水平面上,就会使得烟囱外部的气压大于内部的气压,产生内外气压差即自然风压,这种气压差会推动空气由烟囱的底部进入烟囱,形成一股上升的气流,沿着烟囱由烟囱的上端排出,这样自然通风就产生了,这也是通常所说的烟囱效应。 2. **大气运动形成的自然通风:室外大气运动气流与建筑物相遇时,其气流由于受阻

而绕流通过,经过一定距离之后,气流才恢复绕流前的流动情况。在气流绕流建筑物时,建筑物四周的室外气流压力分布将发生变化,迎风面气流受阻,动压降低,静压升高,形成正压;侧面和背风面由于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形成负压。 3. 工业厂房密度差形成的自然通风:厂房内有一定温度的热源,在外墙的不同高度上

设有窗孔,设底处窗孔为a,高处窗孔为b,它们的高差为h,窗孔外的静压分别为pa和pb,窗孔内的静压分别为p′a和p′b,厂房内外的空气密度和温度分别为ρn、tn和ρw、tw,由于tn>tw,所以ρn<ρw。这时,作用在底处窗孔a-a平面的厂房外h高度的单位面积空气柱质量大于厂房内h高度的单位面积空气柱质量,即a-a平面的厂房外的静压大于厂房内的静压,其压力差使得房外的低温大气从窗孔a源源不断流入厂房内并与厂房内热源进行热交换产生气体膨胀。这样,在空气浮力作用下,低温气体产生热膨胀向上运动,并从窗孔b流出,

产生了自然通风

4. 矿井密度差形成的自然通风:这是一个简化的矿井通风系统,2—3为水平巷道,0

—5为通过系统最高点的水平线。如果把地表大气视为断面无限大、风阻为零的假想风路,则通风系统可视为一个闭合的回路。在冬季,由于空气柱0—1—2比5—4—3的平均温度较低,平均空气密度较大,导致两空气柱作用在2—3水平面上的重力不等。其重力之差就是该系统的自然风压。它使空气源源不断地从井口1流入,从井口5流出。在夏季时,若空气柱5—4—3比0—1—2温度低,平均密度大,则系统产生的自然风压方向与冬季相反。地面空气从井口5流入,从井口1流出,即由密度差产生了自然通风。

8 置换通风以较低的温度从地板附近把空气送入室内,风速的平均值及紊流度均比较小,

由于送风层的温度较低,密度较大,故会沿着整个地板面蔓延开来。房间内的热源 (人、电器设备等)在挤压流中会产生浮升气流(热烟羽),浮升气流会不断卷吸室内的空气向上运动,并且,浮升气流中的热量不再会扩散到下部的送风层内,因此,在室内某一位置高度会出现浮升气流量与送风量相等的情况,这就是热分离层 。在热分离层下部区域为单向 流动区,在上部为混合区。

室内空气温度分布和有害物浓度分布在这两个区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下部单向流动

区存在明显的垂直温度梯度和有害物浓度梯度,而上部紊流区温度场和有害物浓度场则比较均匀,接近排风的温度和浓度。因此,从理论上讲,只要保证热分离层高度位于人员工作区以上,就能保证人员处于相对清洁、新鲜的空气环境中,大大改善人员工作区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只需满足人员工作区的温湿度即可,而人员工作区上方的冷负荷可以不予考虑,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具有节能的潜力 (空间高度越大,节 能效果越显著)。

9 根据总除尘效率的不同,除尘器可分:①低效除尘器:除尘效率为50~80%,

如重力沉降式、惯性除尘器等,一般只用于多级除尘系统中的初级除尘

②中效除尘器:除尘效率为80~95%,如低能湿式除尘器、颗粒层除尘器等;

③高效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5%以上,如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等。 10 (参考课本102页)

5.2.2 除尘效率??除尘效率是衡量除尘器清除气流中粉尘的能力。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系指含尘气流在通过除尘器时,所捕集下来的粉尘量(包括各种粒径的粉尘)占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的百分数η(%),即??G3?100 , % (5-1)G1?如果除尘器结构严密不漏风,可写成:??Q1C1?Q2C2C?C2?100%?1?100%(5-2)Q1C1C1??G3——进入除尘器的粉尘量,kg/s;G1——被捕集的粉尘量,kg/s。G2——粉尘流出量,kg/s11Q1、Q2——分别为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的风量,m3/s;C1、C2——分别为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空气中粉尘浓度,mg/m3。12 5.2.3 分级除尘效率??②浓度分级效率用ηd表示,可用下式计算?d?Q1gd1c1?Q2gd2c2?100%Q1gd1c1?分级除尘效率是指某一粒径(或粒径范围)下的除尘效率ηi,①质量分级效率,用ηi表示可用下式表示G3gd3?i??100% G1gd1?如果除尘器不漏风,Q1=Q2,则上式可以简化为gd1c1?gd2c2?d?gd1c1?100%Q1、Q2—分别为除尘器入口、出口风量,m3/mingd1,gd2—分别为某一粒径范围内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粉尘的质量分数,%c1,c2—分别为除尘器进口和出口气体的含尘浓度,g/m3。14??G1、G3——分别除尘器进口和被除尘器捕集的粉尘量,g/min;gd1、gd3——分别为某一粒径范围内除尘器进口和被除尘器捕集的粉尘的质量分数。?13

5.2.4 穿透率?对某一除尘装置,如果已知进口含尘气体中粉尘的粒径分布gdi和它的分级效率ηdi,则可由下式计算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ηn???gdi?di i?除尘效率是从除尘器所捕集的粉尘的角度来评价除尘器性能,而穿透率是从除尘器未被捕集的粉尘的角度来评价除尘器性能。穿透率(Pr)是指气流中未被捕集的粉尘占进入除尘器粉尘量的百分数,可用下式表示pr?G1?100%?(1??)?100%穿透率反映了排入大气中粉尘量的概念,根据穿透率可以直接计算出排入大气的总尘量。17???gdi———除尘器进口中某一粒径范围内粉尘的质量分数,%;ηdi———某一粒径范围内粉尘的分级效率G2?15 5.2.5 多级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如果两台或两台以上除尘器串联运行时,假定第一级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为η1,第二级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为η2,其它依次类推,第n级除尘器的总除尘效率为ηn,则n台除尘器串联运行时,其总除尘效率η为:?η=η1+η2(1-η1)+η3(1-η2)+….= 1-(1-η1)(1-η2)……(1-ηn)18

试计算该除尘器的5~10μm粒径范围的除尘分级效率和除尘总效率。解(1)计算除尘器的除尘分级效率?d???例题1:现场对某除尘器进行测定,测得除尘器进口和出口气体中含尘浓度分别为4×103g/m3和500g/m3,除尘器不漏风,除尘器进口和出口粉尘的粒径分布如表:粉尘的粒径/μm质量分数/%除尘器进口除尘器出口0-55-1010-2020-40>40??gd1c1?gd2c2gc?100%?(1?d22)?100%gd1c1gd1c1对于dp=5~10μm粉尘?5?10?(1?14?500)?100%?82.5?40002010152035?(2)计算除尘器的除尘总效率η??(1?c2500)?100%?(1?)?100%?87.5á40002078147.40.60 11 重力沉降室:利用尘粒与气体的密度不同,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

尘装置 (2)原理

当含尘气流从管道进入比管道横截面积大得多的沉降室时,由于横截面积的扩大,气体

19的流速大大降低,在流速降低的一段时间内,较大的尘粒在沉降室内有足够的时间因重力作用而沉降下来,进入灰斗中净化气体从沉降室的另一端排出。 12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离心力从含尘气体中将尘粒分离的设备。

含尘气体由除尘器进气管的入口高速进入旋风除尘器,气流由直线运动变成沿筒壁向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通常称此气流为外旋流。外旋流向下到达锥体部分时,因圆锥形收缩而向除尘器中心靠近。根据旋转矩不变原理,其切向速度不断提高。外旋流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并以同样旋转方向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排气管排出。这股向上旋转的气流称为内旋流。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惯性离心力的推动下向外壁移动,尘粒一旦到达外壁与之接触,便失去惯性力,并在向下气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集尘室 (灰斗)

13 袋式除尘器是将纤维编织物作为滤料制成滤袋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的除尘装置

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

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清洁气流穿过滤袋之后排出,沉积在滤袋上的粉尘通过机械振动,从滤料表面脱落至灰斗中。 含尘气体通过洁净的滤袋时,粗尘粒首先被阻留,由于滤料本身的网孔较大,一般为20~50μm,表面起绒的滤料为5~10μm,因此,新用滤袋的除尘效率较低,大部分微细粉尘会随着气流从滤袋的网孔中通过,而粗大的尘粒却因惯性碰撞、截留、布朗扩散、静电和重力沉降等作用被阻留,并在网孔中产生 “架桥”现象 随着含尘气体不断通过滤袋的纤维间隙,纤维间粉尘 “架桥”现象不断加强,一段时间后,滤袋表面积聚一层粉尘,称为粉尘初层。

在以后的除尘过程中,粉尘初层便成了与气流粉尘进行惯性碰撞、截留、布朗扩散、静电和重力沉降等作用的主要过滤层,而滤布只不过起着支撑骨架的作用,随着粉尘在滤布上的积累,除尘效率和阻力 (即压力损失)都相应增加。 14 湿式除尘器的原理

通过喷雾、气流冲击等方式将液体形成液滴、液膜、气泡等形式的液体捕集体,而后尘粒与液体捕集体接触,使得液体捕集体和粉尘之间产生惯性碰撞、截留、扩散和凝集等作用,从而将粉尘从含尘气流中分离出来。

15 影响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粉尘与液体捕集体的相对速度;液滴粒径;粉尘的湿

润性;耗水量;液体粘度及粉尘密度 16 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1)电晕放电:电除尘器内设有高压电场,电极间的空气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电极移动,形成电流。开始时,空气中的自由离子少,电流较小。当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后,电晕极附近离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和速度,它们撞击空气中性分子时,中性分子会电离成正、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空气电离。

(2)粉尘荷电:以负电晕为例,在放电电极附近的电晕区内,正离子立即被电晕极表面吸引而失去电荷;自由电子和负离子则因受电场力的驱使和扩散作用,向集尘电极移动,于是在两极之间的绝大部分空间内部都存在着自由电子和负离子,含尘气流通过这部分空间时,粉尘与自由电子、负离子碰撞而结合在一起,实现粉尘荷电

(3)粉尘沉积:电晕区的范围一般很小,电晕区以外的空间称为电晕外区。以负电晕为例,电晕区内的空气电离之后,正离子很快向负极 (电晕极)移动,只有负离子才会进入电晕外区,向阳极(集尘极)移动。含尘气流通过电除尘器时,只有少量的尘粒在电晕区通过,获得正电荷,沉积在电晕极上。大多数尘粒在电晕外区通过,获得负电荷,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向集尘极运动,到达极板失去电荷后最后沉积在集尘极上。

《工业通风知识点》期末考试考点整理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n5u9rfor1xep136oh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