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混凝土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3:10:4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章、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编制原则

1、在保证所要求的安全、质量目标的基础上,编制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 以设计图纸为依据,采用先进、合理、经济、高效的施工方案,并满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合格。采用先进工艺设备,调集精锐技术力量,以打造精品工程为目的。

2、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规定的工期为准,编制合理,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

在充分考虑本单位自身现有的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经验和设备配套能力的基础上,已完全达到工程所要求的工期时间为目的,合理的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3、坚决贯彻文明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施工全过程对周边环境破坏最小、临时占用场地最小,尽可能降低施工给周围单位带来的干扰。

4、充分考虑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环境和工程特点。全面分析各种不利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并留有余地。

5、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在施工中发扬创新精神,以科技为先导,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积极寻求为建设单位节约投资的合理化建议,对技术方案进行不断的优化。 二.编制依据

(1)根据现场考察情况以及我们自己对现场所了解的施工环境和条件等。 (2)本公司长期从事市政管线、城市道路工程建设所积累的施工经验、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现有的施工设备情况。 (3)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0

(4)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 (5)本公司对工程有关规定及操作的企业标准。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本次设计的巴山路位于XX市XX区,为XX市东西向的一条城市主干路。工程西起大桥路,东至高井路,全长为2408.219m,规划红线宽度40m(一期修建范围为大桥路-金州南路)。

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地形基本平缓,地势西高东低,南北较为平坦。道路现状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且全段为单幅路形式。具体的路面结构组合:面层16~18cm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基层为20cm厚的泥灰结石,底基层为20cm厚的天然砂砾。道路全段路面损坏严重,大部分路段出现了横向裂缝、网裂、断板和坑槽等不同程度的破坏;人行道砖破损较严重,路况较差。

大桥路至解放路段(K0+000—K0+979.068):车行道宽23m,两侧路侧带均宽约6.5m,路侧带上种植有行道树,且分布有大量电杆,道路两侧建筑物1至7层不等,该段道路两侧现有建筑物基本沿着道路红线边分布,故本段基本无拆迁。大桥路十字新建一座环形人行天桥;金州路十字两侧(在K0+393和K0+506处)各设有一座人行天桥。

解放路至高井一路段(K0+979.068—K1+941.492):车行道宽20m,两侧路侧带宽4m至7m不等,路侧带上同样有行道树和电杆,道路两侧建筑物以3、4层的居多,也有部分为5至7层建筑,但该段道路两侧建筑物大多都侵入道路红线3.5m,故本段拆迁量较大。在与内环路交叉口处,现已新建一座环形天桥。

高井一路至高井路段(K1+941.492—K2+408.219):车行道宽约24m,北侧路侧带宽约7.6m,南侧路侧带宽3至5m不等,该段路侧带同样有行道树和电杆,

1

北侧建筑物有二幢4层的砖混楼房侵入道路红线2m,南侧除有一幢4层的砖混楼房侵入道路红线约3m外,其余构筑物均不占据道路红线,该段拆迁量不大。

目前高井路以西200m外已改造完毕,为单幅路,车行道宽25m,两侧路侧带宽7.5m。

道路沿线与大桥路、金州南路、解放路、文昌路、党校路、高井路等多条路相交,相交道路大部分为主干路。相交道路中,除大桥路,高井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余相交道路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大桥路红线宽北侧宽约40m,南侧宽约30m,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况较好。 金州南路红线宽约25m,沥青混凝土路面,已改造完毕。 解放路红线宽约28m,水泥混凝土路面。

文昌路红线宽约25m,现已改造完毕,沥青混凝土路面。 党校路红线宽30m,现已改造完毕,沥青混凝土路面。

高井路红线宽47m,主线高架桥上跨巴山路,宽为15m;两侧辅道与巴山路平交,宽为10m;两侧路侧带宽为6m,沥青混凝土路面,为新修道路。

本工程与高井路交叉口现已改造完毕,改造段巴山路为单幅路,车行道宽为25m,路侧带宽为7.5m。

本工程施工范围为道路工程,本工程建设单位为:

设计单位为:XX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施工单位为:XX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总工期 日历天,工程质量为合格 二、工程设计情况 1.工程设计

1.1主要技术指标:

2

1) 道路红线宽度为40m; 2)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3) 计算行车速度:40Km/h;

4) 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

5)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 1.2平面设计

道路中线按照现状道路中线进行设计,全线设置一处平曲线,曲线要素为R=400m,缓和曲线长度为45m。道路沿线各交叉口均按平面交叉设计,信号灯控制交通。

1.3横断面设计

正常段道路红线宽40m,单幅路,双向六车道;其中正常路段车行道宽25m,双向六车道;两侧路侧带各宽7.5m.

大桥路和内环路交叉口段红线宽度为40m,单幅路,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宽23m,两侧路侧带各宽8.5m。

车行道横坡为1.5%,路侧带横坡为2%。 1.4纵断面设计

本工程为旧路改造工程,两侧建筑物已形成,纵断面主要以现状道路实际高程作为控制,同时考虑最短坡长、沿线与内侧单位出入口相接、平纵配合及排水要求进行设计。由于现状道路纵坡平缓,考虑到与沿线建筑物高程协调,本次设计道路最大纵坡为1.880%,最小纵坡为0.300%。 1.5路基设计

1.5.1本工程为旧路改造,路基不做特殊处理,为保证路基稳定,路基压

实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车行道压实度(重型)必须符合下表规定:

3

填 挖 类 型 上路床 填 方 路 基 下路床 上路堤 下路堤 压实 标准 路床表面以下深度(cm) 0-30 30-80 压实度(%)(重型) ≥95 ≥95 ≥94 ≥92 ≥95 ≥94 填料最小强度CBR(%) 6 4 3 2 6 4 填料最大粒径(cm) 8 10 15 15 10 10 重 型 80-150 150以下 0-30 零填及路堑路床 30-80 车行道路床顶面回弹模量应≥30MPa。人行道路基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93%。

1.5.2在新老路基相接路段,应在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设向内2%-4%横坡;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m时,可超挖原有路基。

1.5.3为了尽量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结构稳定,路基严禁用杂填土、腐殖质土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进行回填。地面现状所有硬化结构均需破除,并用天然砂砾换填。路基范围内树木迁移后,路基深度1.5m范围内的树根须清除,并按规范要求分层回填压实。

1.5.4 根据道路地勘资料,道路路床位于为杂填土层,本次设计将路床下80cm的范围内的杂填土进行换填处理。 1.6路面结构设计

本工程为旧路改造,由于现状道路面层破损严重,基层较薄,强度不足,故对其进行挖除重建。

车行道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BZZ—100)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15年。

挖除重建路面结构具体做法如下:

4

混凝土道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概述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2oze5vc820088t3x4ji0cqsi0v0jd00p6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