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什么?”小明说,“有事你就快说吧。” (3)用句号。示例:
“你干什么去?”妈妈跟在我后面问。 间接引述的“某某说”后面的标点:
她看了报告回来说,最喜欢那里的一套衣服了。
3.既有直接引语,又有间接引语时,间接引用部分不用引号,直接引用的句末点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示例: 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域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
4.多段引用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种,在每段的开头都用前引号,而只在最后一段的后面用后引号;第二种,变成楷体或仿宋体,每行缩一个或两个字,就不用再加引号了。
5.引文末尾标点的位置。如果引者是把引语作为完整独立的话来用,那么为了保持引语的独立完整性,末尾的标点应该放在引号之内。如果引者只是把引语作为自己的话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末尾的标点必须放在引号外面。示例: 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记住:“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九、括号
1.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 )”。此外还有方括号“[ ]”、六角号“〔 〕”和方头括号“【 】”。
2.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部分指出: 括号的误用,除了不配套外就是位置不适当。 (一)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例如:
唯心论历来反映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表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 派的武器, 派的宣传工具”。(列宁:《我们的取消派》)(括号应当放在句号前面。) (二)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例如:
不久,国民议会迁到法皇的内宫凡尔赛去(在巴黎城西南18公里)。(括号应放在“去”字前面。)
《出版校对培训教程》提示: 1.带括号的序次词“一”“二”“三”“甲”“乙”“丙”等不能再用顿号或逗号。 2.行文中补缺或订误,用方括号表示。示例:
这位挺有名气的歌星递过来的本子上草草写了几个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国际音标,用方括号表示。
4.公文编号中的发文年份,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
国务院国发〔2000〕23号文件《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九款对公文中的数字用法作了明确的规定。
5.作者的国籍或朝代,用六角括号标示。示例: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是〔法〕斯汤达的《红与黑》。 “一江春水向东流”,语出〔宋〕柳永《虞美人》。
6.行文中的注释序号,用六角括号标示。若最大的序号不超过两位数,一般用圈码①②③。
7.尽量避免括号套用,同一形式的括号不得套用。必须套用时,可采取六角括号与圆括号配合使用。里面圆括号,外面六角括号。示例: 〔须臾(yú)〕片刻,一会儿。
8.工具书的条目,用方头括号标示。示例:
【标点】biāodiǎn ①标点符号。②指给原来没有标点的著作加上标点符号。
十、破折号
1.破折号的形式为“——”。
2.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3.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呜——”火车开动了。
5.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部分指出: 破折号的误用有4种情形。
(一)破折号的前后两部分所指不相同。例如:
他久久地凝视着庭园中央——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庭园中央”与“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所指的概念不相当。)
(二)把补充说明误作并列分句而未用破折号。例如: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合成车间”就是“叶绿体”,且语义的重点在后者,所以,“合成车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三)破折号误为两个—字线(--)四个半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 (四)破折号不能误作—字线或半字线。
《出版校对培训教程》提示:
1.括号和破折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是括号中的内容可以不读出来,但折号后面的内容必须读出来。
2.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示例:
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十一、省略号
1.省略号的形式为“??”,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 《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部分指出:
省略号的误用,除了形状不合规定(不是6个连点)外,还有两种情形。 (一)省略号前后保留了顿号、逗号、分号。例如:
雄伟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它那壮丽的廊柱。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均应删去。)
(二)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例如: 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省略号后面的“等等”和句号,应当删去。)
《出版校对培训教程》提示:
1.一个或几个自然段文字的省略,诗行的省略,可以用独居一行的十二个小圆点标示。
2.省略号前如果是句号、冒号、叹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句号、冒号、叹号应该保留。
3.省略号前如果是顿号、逗号、分号,要省掉。
4.省略号后的点号一般应去掉。因为连文字都省了,点号自然也应该省掉。 5.列举之后的煞尾,“等”的后面可以带有前列各项的总计数字。示例: 我们这学期开设有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五门课程。 特别提示:句末省略号不要出现在一行之首,而且不能单占一行。
十二、着重号
1.着重号的形式为“.”。
2.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出版校对培训教程》提示着重号的常见差错:
1.着重号和引号误用,应该用引号的地方却用了着重号。
2.滥用着重号。如果一个句子里处处都加着重号,那反而都不重要了。
十三、连接号
1.连接号的形式为“-”,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2.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洛二氏溶液(Ringer-Locke solution),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3.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北京--广州”直达快车。
c)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
4.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HAW-4和TPC-3海底光缆之外,又有TPC-4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5.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猿人-古人-新人这四个阶段。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标点符号”部分指出:
连接号的形式为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3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使用场合。
(一)连接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用一字线。如:原子—分子论,中国—芬兰协会。(也可以用半字线,但不要用长横。)
(二)连接相关的地点、时间表示走向或起止,用一字线。如:北京—上海特快列车。鲁迅(1881—1936)。(前者也可以用长横,后者也可以用浪纹,但不要用半字线。) (三)连接相关的汉字或外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产品型号,用一字线。如TPC—3海底光缆,东方红—75型拖拉机。(也可以用半字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