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虽不能察,必以情 D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 翻译句子。
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4)
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________ 的君主。 11. (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小石潭记》) (1)
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佁然不动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
有人说这篇文章“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请你谈谈对“形似写景,实则写心”的理解。
12. (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
第 5 页 共 8 页
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传/一乡秀才/观之。 B . 借旁近/与之。
C .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D . 余闻之也/久。 (2)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
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13. (11分) (2013·大连)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第 6 页 共 8 页
(节选自《醉翁亭记》)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其西南诸峰 ________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________ ③名之者谁 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3)
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回答)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4. (5分) (2016七上·长泰期中) 作文:
四季中,秋季是一个颇受匪议的季节,秋季有枯草与落叶,同时也有天高云淡,还有杮红果橙…… 请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第 7 页 共 8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 (共8题;共32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8、答案:略
二、 阅读理解 (共5题;共54分)
9、答案:略 10、答案:略 11、答案:略 12、答案:略 13、答案:略
三、 写作 (共1题;共5分)
14、答案:略
第 8 页 共 8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