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不仅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且是维护正常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是当前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财经工作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完整性;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信息是指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信息,是对会计主体经济业务活动中以货币计量反映的价值运动的一种客观表达。衡量会计信息质量高与低的标准,主要是看会计信息能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投资决策、产品经营决策、产品成本预测、产品保本点预测等的准确性。
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除了企业内部因素外,还有大的经济环境和会计法规体系及其宣传、贯彻、落实情况。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失真或质量不高,除了利益驱动、会计人员和单位领导素质外,还有会计法规体系的健全和对会计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程度等,更主要的是强化会计监督力度。现在,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得到了健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呢?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1.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会计法》,使会计人员、单位领导以及广大干部职工真正了解和掌握《会计法》,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
2000年7月开始实行的《会计法》,是规范会计工作和行为的根本大法,它内容充实、体系完整、要求明确、特点鲜明,是针对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会计“账面不清、数字不实、信息失真或质量不高”的问题,围绕“打假治乱”这个中心,突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的立法要求,以“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为目的法律,其实施为依法规范会计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为广大财会工作者履行会计职责,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宣传贯彻《会计法》是确保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和前提。
2.必须依法落实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责任,这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非常明确地把单位负责人确定为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解决了长期以来单位会计行为主体错位的问题,纠正了单位的会计工作仅是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事这一认识上的偏差,为顺利开展单位会计工作,营造一个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保障。但是,这一认识上的偏差是长期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