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一、复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视集体的团结,能以集体的利益为重,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 3、积极融入社会,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能 力
1、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
2、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 知 识
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理解个人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个人。 2、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对社会和个人的不同影响。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引导学生热爱集体、融入社会,积极适应集体和社会生活为教育主题,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集体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每一个成员,进而加深对“团结就是力量”的理解,增强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自觉性。通过“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对比,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加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和兴趣,教育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养成亲社会行为。
从集体的角度考虑,集体的力量来自团结,集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要强调团结。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集体成员的团结一致也就没有集体的的发展和利益。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维护集体的团结;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讲团结、会合作是一个人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品质。这样的人关心他人、顾全大局,一定是一个受人欢迎、容易被集体社会接纳的人。所以引导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教育学生珍视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是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当前,一方面由于我市特别是乡镇条件所限,开展社会活动的机会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这都不
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要针对实际问题的展开教学。同时,本部分内容层次繁多,难点集中。一方面,中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认识问题容易片面,如何辩证的看待社会生活的主流与支流有难度;另一方面,中学生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但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引导其克服盲目从众也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主要围绕我与集体共发展和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复习,第一方面:《我与集体共发展》主要引导学生复习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在集体生活中“团结就是力量”,教育学生珍视集体的团结。要通过选取感人的典型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团结的重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从生活实际入手,通过提供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两难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和《养成亲社会行为》方面,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兴趣和理智对待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从“学会谦让、分享和助人”和“我为社会做贡献”两个层次展开。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帮助学生养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和技能。不仅要让学生认识谦让、分享、助人这些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也应引导学生考虑施行亲社会行为的人付出的代价和获得的回报,以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单元以“热爱集体、融入社会”为生活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关心集体和社会的积极态度,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在此教育主题下,通过有机整合、落实,体现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层面的相关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准确把握单元教育,注意单元内容的内在联系。热爱集体与融入社会是教学中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整个单元的复习中,要时刻注意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围绕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展开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对集体、国家、社会的情感,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景导入
曾经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干涸?”哲学家说:“把它放到大海里去。”
我们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在家这个集体中生活;长大一些,我们就融入了学校这个大集体;成人后,我们就要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之所以我们能健康的成长,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集体在呵护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因此,我们要: 热爱集体,融入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导入让学生明确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明确复习目标。)
环节二、知识梳理 活动一:自我回顾
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复习教材3-29页,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多媒体展示复习提纲: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说团结就是力量?(
3.怎样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4.怎样为集体添光彩?(怎样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5.怎样维护国家利益? 6.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7.中学生应如何做到谦让、分享、助人? 8.中学生怎样为社会做贡献?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况,进行自主复习,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活动二:师生共建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我与集体共发展 2、为了集体的发展
热爱集体 融入社会 1、面对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 关心社会 亲近社会 2、养成亲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展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查缺补漏网络,进一步形成知识。) 环节三、例题解析 活动三:请你辨析
某中学的几位中学生,发现学校旁边的小河很曲折,经常导致排水不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很着急。他们在老师的带领帮助下,实地考察了小河,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向当地政府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政府认真的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很快采取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1)请你评析这几位同学的行为。
(2)他们的行为对你参与社会生活有何启示? 【方法与思路】
这道题都是考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参与社会生活,养成亲社会行为,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参与实践,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 【答题策略】
辨析题,就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既要求辨别(判断),又要求有分析,是一种辨析结合的题型。它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基础知识辨别是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在解题时,应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
第一步,辨别正误。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准确判断,明确指出题目中的观点正确与否,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