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山东省德州齐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含解析)
本试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组成,考查内容为必修三。其中第I卷选择题60分,第II卷综合题40分,满分100分。作答时间90分钟。
第I卷(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读西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宁夏、陕西)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1.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不包括( ) A.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C. 区域间气压差异大
B. 植被稀疏、摩擦力小 D. 距离夏季风源地近
2. 该地区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有( ) A. 坡地开垦导致水蚀严重 C. 农业结构调整导致湿地萎缩 漠化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 【1题详解】
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摩擦力小;区域温度变化大,气压差异大,风力强;但距离夏季风源地远。D正确。 【2题详解】
该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蒸发旺盛,土地资源开发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有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B正确。降水少,水蚀问题少,A错误。农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湿,湿地面积扩大,C错误。 西北地区多沙漠化,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B. 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D. 不合理工程建设导致石质荒
1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逻辑推理能力。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共同成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壤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土质疏松
④夏季降水集中且强度大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4. 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 发量大于降水量
C. 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答案】3. B 4. B 【解析】 【3题详解】
黄土高原上没有大量石灰岩;云贵高原上是酸性土壤,较粘,不会像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一样土质疏松,所以①③错,②④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必须具有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等气候条件。我国北方地区春旱严重,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再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活动使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中的盐分滞留于地表出现盐渍化现象。据此分析选B。
【点睛】由图可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第二级阶梯上。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破坏、流水作用强烈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有关。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必须具有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等气候条件。
洞庭湖原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现已退居第二。明清时期,洞庭湖面积最大
2
B. 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
D. 人类大量开垦湿地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可达6000km2,现在的洞庭湖面积为2820km2。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 ) A. 水资源减少 C. 水土流失加剧
6.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 ②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③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 ④入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B. 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D. 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洞庭湖面积缩小加剧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其原因是湖泊的面积减小,调蓄洪水的功能降低,D对。水资源总量没有减少,湖泊中蓄积量减小,A错。雨季,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增加,B错。水土流失加剧是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C错。 【6题详解】
治理洞庭湖萎缩的主要措施有入湖河流中上游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①对。洞庭湖区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扩大湖区面积,②对。洞庭湖区开挖湖泊,扩大湖盆面积,工程量太大,不是主要措施,③错。入湖河流干流修筑堤坝,加固堤坝,不能增加湖泊蓄水量,④错。C对,A、B、D错。
下图为某农业活动经营模式图,箭头表示“流向”,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示农业模式主要分布在( ) A.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3
B. 东南丘陵 C. 珠三角 D. 我国
精品 教育 试卷 习题 文档 8. 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 土壤盐碱化 变暖
9. 要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 A.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种植业 殖
C. 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 水产养殖
【答案】7. D 8. C 9. B 【解析】
图示农业模式以天然牧草放牧牲畜,为农家提供畜产品收入,应是我国的草原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 【7题详解】
箭头表示“流向”,图示农业模式以天然牧草放牧牲畜,为农家提供畜产品收入,应是我国的草原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D对。西南地区、东南丘陵是林区,珠三角是农区,不是我国的牧区,A、B、C错。 【8题详解】
该农业活动是牧业,从事该农业活动最容易导致的环境问题是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C对。土壤盐碱化 是不合理灌溉造成,A错。环境污染 主要是工业活动造成,B错。气候变暖是地球上温室气体增多造成,D错。 【9题详解】
该区域以牧业为主,要实现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殖,建设人工草场,B对。牧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A错。增加牲畜数量,增大饲养面积,会加重土壤荒漠化,C错。气候干旱,不能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发展,D错。
读图“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B. 环境污染 C. 土地荒漠化 D. 气候
B. 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集约化养
D. 农林牧副渔相结合,大力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