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精析
1.C [亚硫酸为酸性,其pH小于7,与图甲不符,发生反应Cl2+H2SO3+H2O===2Cl+4H+SO4
-
+
2-
后,随着氯气的通入,pH会降低,直到氯气反应完全,pH不变,A错误;NaAlO2溶液中通入HCl气体,发生反应H+AlO2+H2O===Al(OH)3↓、Al(OH)3+3H===Al+3H2O,图中上升段与下降段对应的横坐标长度之比应为1∶3,B错误;向少量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则Fe元素的质量增加,Cl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Cl的质量分数减小,至反应结束不再变化,C正确;BaSO4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硫酸钠,硫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溶解平衡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D错误。]
2.A [b点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OH+3Ba+3SO4===2Al(OH)3↓+3BaSO4↓,此时溶液的溶质是K2SO4,溶液呈中性,KAl(SO4)2溶液由于Al水解而显酸性,故O~b之间任意一点溶液都显酸性;b点之后,再加入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OH)3+2OH+Ba
2-
-
-
2+
3+
3+
-
2+
2-
+
-
+
3+
+SO4===2AlO2+BaSO4↓+4H2O,c点溶液的溶质为KAlO2,溶液显碱性,故A正确、B错误;假设有1molKAl(SO4)2,b点沉淀的物质的量为2.5mol,c点沉淀的物质的量则为2mol,二者的比为5∶4,故C错误;c点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AlO2水解,故D错误。]
3.B [因为a点物质为NH4Al(SO4)2,则0~t℃的过程变化是失去结晶水生成NH4Al(SO4)2,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b点物质为硫酸铝,继续加热分解则在c点生成氧化铝,所以c点物质是工业上冶炼铝的原料,B项正确;a→b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铝铵分解生成硫酸铝、氨气和硫酸,C项错误;硫酸铝能够净水,其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D项错误。]
4.A [图像Ⅰ中从O点即开始产生CO2气体,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HCO3,①正确;图像Ⅱ中Oa段消耗HCl的量小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和NaHCO3,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
nn2
CO3
311==,②正确;图像Ⅲ中,Oa段消耗HCl的量等3-1×21
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③不正确;图像Ⅳ中,Oa段消耗HCl的量大于ab段消耗HCl的量,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且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
nn2
CO3
=
11
=,④不正确。]
3-1×21
3+
2+
5.A [氧化性强弱顺序:HNO3>Fe>Cu,0~1时发生Fe+4HNO3===Fe(NO3)3+NO↑+2H2O,消耗1 mol Fe的同时消耗4 mol硝酸,生成1 mol Fe,1~2时发生Fe+2Fe===3Fe,消耗1 mol Fe的同时消耗2 mol Fe,因此原溶液中Fe的物质的量为1 mol,2~3时发生Fe+Cu===Fe+Cu,消耗1 mol Fe的同时消耗1 mol Cu,则原溶液中有1 mol Cu,溶液的体积相同,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为1∶1∶4。]
6.B [由图可知,X是氧化物,X中N的化合价为+5价,则X是N2O5,A项正确;NO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NO2,故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项错误;工业上生产硝酸时,NH3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NO,NO被氧化为NO2,再被水吸收生成HNO3,C项
5
2+
2+
2+
2+
3+
3+3+
3+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