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思想理论,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
没有爱的教育如同一方没有水的池塘。”爱是师德的灵魂,爱是生命的主旋律。“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爱满天下”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教育的核心是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直接体现。 “爱满天下” 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陶行知说:“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他要求教育者“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真善美的活人。”铸造师德灵魂的就是一颗爱孩子的心,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爱孩子,又如何谈师德呢?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想走进童心,就必须用心去理解他们。正因为老师对孩子的爱,对孩子无私的奉献,才迎来
了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无数赞誉。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用爱去和孩子们交朋友,用爱孩子的心换来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其次,陶先生的终生学习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学习的。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要求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创新的理念。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也将永无止境。为了可能被淘汰的危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当然,终身学习不仅仅是学知识,还有学习做人。只有高尚的老师才能教出高尚的学生。因此,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时,不仅仅要求他们学习知识,更是要学习做人。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核心。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来教育学生。
此外,不得不提的一点是陶行知主张的“教育既生活”,“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 做就是教,做就是学,教也就是教,教也就是学。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而言,“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就是“事”,也就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也就是日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学是学,就是教,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就是学习。动手做对自己就是学,对他人就是教,手脑并用也就是教育。教育现象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实践中的,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教师实行“教学做合一”,教师拿做来教,才能算是真教。学生实行“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才能求得真知,生活创造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教学做合一”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自动、自学、自得的“治学”能力,才能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能言善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习的自主性,把教真正变为学。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陶行知先生曾对我国当时的旧教育进行过全面、猛烈的批评,他晚年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
头脑、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可以说是他找准了旧教育操作中的问题,从而提出教育革新的操作措施。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决不辜负新世纪赋予我们的重任,不辜负各级领导和组织对我寄予的愿望,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理念,持久的将事业进行到底。
小小酥
二零一三年一月三十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