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3份试卷合集】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3:47: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r2O3与Al高温条件下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与Cr,(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2O3+2 Al

高温Al2O3+2Cr,

故答案为:Cr2O3+2 Al【点睛】

高温Al2O3+2Cr。

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注意氧化物性质的分析,利用物质性质分析工艺流程中物质的转化,正确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关键。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漏斗下端尖嘴未紧贴烧杯内壁 坩埚 除去HCl 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收集氯化铝产品

2Al(OH)3+Mg(OH)2【解析】 【分析】

高温MgAl2O4+4H2O

(1)用过滤操作的“两低三靠”来分析;

(2)高温焙烧通常选用坩埚来盛放固体,注意坩埚有多种材质。

(3)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首选饱和食盐水;从F和G的作用上考虑替代试剂;从题给的流程上判断高温焙烧时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并进行配平。 【详解】

(1)漏斗下方尖端应当贴紧烧杯壁,以形成液体流,加快过滤速度; (2)坩埚通常可用于固体的高温焙烧;

(3)①浓盐酸易挥发,用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并降低氯气的溶解损耗; ②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水分,防止水分进入收集瓶,G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尾气中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用装有碱石灰的球形干燥管可以同时实现上述两个功能;

③图中已标注E是收集瓶,其作用是收集D装置中生成的氯化铝;

④从整个流程图可以看出,用氨水从溶液中沉淀出Al(OH)3和Mg(OH)2,再通过高温焙烧来制取目标产物MgAl2O4,所以反应物为Al(OH)3和Mg(OH)2,生成物为MgAl2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OH)3+Mg(OH)2。

高温MgAl2O4+4H2O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分馏

CH3CH2OH+CH3COOH【解析】

Cu或Ag作催化剂并加热 羧基

CH3COOCH2CH3+H2O 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等

【详解】

A的产量通常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则A应为CH2=CH2,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OH,B为CH3CH2OH,CH3CHO乙醇在Cu或Ag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则C为CH3CHO,可进一步氧化为D,则D为CH3COOH,CH3CH2OH和CH3CO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反应生成E为乙酸乙酯。 (1)工业上,由石油分馏获得石蜡油,故答案为:分馏;

(2)丁烷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含有三个甲基,则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D为CH3COOH,(3)反应B→C是乙醇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为Cu或Ag作催化剂并加热;物质中官能团的名称是羧基;

(4)反应B+D→E是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反应方程式是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反应B+D→E是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生

成乙酸乙酯,该反应的速率比较缓慢,通常采取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等措施提高该反应的速率。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推断及合成,据题意可知A为乙烯、B为乙醇、C为乙酸、D为乙酸乙酯。从石蜡油里获得乙烯主要是通过石蜡油的裂解得到,所以是化学变化。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乙醇脱掉羟基中的氢,而乙酸脱掉羧基中的羟基,所以产物为乙酸乙酯和水。同分异构体特点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C 减小 减小 逆反应 放热 c 不变 放 固(纯液) 1.6mol/(L·s) 4 mol/L 【解析】 【分析】

(1)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v(NH3)=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H2);

(2)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则平衡逆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4)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5)升温平衡向吸热的分析移动;

(6)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没有变化,B不是气体; (7)反应速率=【详解】

(1)2秒钟后达到平衡,NH3的浓度增加了0.4mol/L,v(NH3)=

0.4mol/L=0.2mol/(L?s),结合反应速率之比

2snc。 nt0.4mol/L=0.2mol/(L?s),由反应速率之比等

2s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H2)=0.2mol/(L?s)×

3=0.3mol/(L?s),故答案为C; 2(2)减小反应体系的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但该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t1时刻,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的增大,且平衡不移动,则改变的条件为催化剂,故答案为c;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则平衡混合物中NH3的百分含量不变;

(5)升温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则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6)增加或减少B时,平衡不移动,说明B的浓度没有变化,B不是气体是固体或液态;

(7)若A、B、C均为气态,将6mol A、3mol B充入容积为0.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经5s后,测得容器内有1mol B,△c(B)=示的反应速率为

3mol?1mol=4mol/L,根据2A+B

0.5LC可知,△c(A)=△c(B)×

2=8mol/L,用A表18mol/L=1.6 mol/(L·s),5s末时C的物质的量浓度=△c(B)=4mol/L。 5s

【3份试卷合集】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化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9su2l9u638gut0xsx29kcek7hm3l0141z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