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20:42: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

1.掌握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2.理解不同地区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一、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示意图 植被景观 年降水量 土地生产 能力 2.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形成

荒漠 荒漠草原 温带草原 50 mm~200 mm~400 mm 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思考】

1.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的“红色荒漠”属于哪一种荒漠化类型?成因是什么?

提示 属于石质荒漠化。 由于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受流水侵蚀,导致红壤土层变薄甚至缺失,岩层裸露,形成红色荒漠。

2.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和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否相同?试简要说明。 提示 不相同。 我国西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再加上重重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撒哈拉沙漠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气候干旱。 3.宁夏沙坡头为什么不造林固沙,而是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

提示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多流沙活动,树木种植后很难成活,且成活后维护管理成本极高。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是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沙漠的重要一环。

[预 习 效 果 自 测]

1.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分布最广的荒漠化类型是( ) A.风蚀荒漠化

B.冰蚀荒漠化

C.水蚀荒漠化 D.盐渍荒漠化

解析 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其荒漠化类型为风力作用形成的风蚀荒漠化。 答案 A

2.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也存在着严重的荒漠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包括( ) ①风力侵蚀 ②流水侵蚀 ③气候干旱 ④毁林开荒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我国南方喀斯特地区的荒漠化类型为流水侵蚀形成的“石漠化”,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该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3.我国下列地区与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河西走廊—石漠化 B.黄土高原—盐渍化 C.云贵高原—沙漠化

D.江南丘陵—红漠化

解析 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主要是水土流失;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广布,由于乱砍滥伐,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表层熟化土层流失后,底层土壤缺乏有机质,肥力低,不利于植物生长,形成荒漠化(也称“红漠化”)。 答案 D

4.“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治风蚀荒漠化 B.防治水蚀荒漠化 C.防治冻融荒漠化 D.防治土地盐渍化

解析 建设“三北”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该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由风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A

“大风呼呼刮,平地起黄沙,无风三尺土,沙撵人搬家”,甚至造成“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景观,这是几年前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完成5~6题。 5.吉林省西部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C.酸雨

B.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6.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解析 第5题,由“大风、黄沙,穷荒绝漠”等信息可以判断,该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6题,人为原因是现代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 5.A 6.B

探究点一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探究活动】 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象。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我国A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简要分析沙尘暴路径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原因。

(3)指出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特大沙尘暴的变化趋势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并说明其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地表径流少。 (2)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亚洲高压的东部)盛行西北风。 (3)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垦、过牧;不合理灌溉;工矿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 【反思归纳】 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的形成

西北地区是全球同纬度降水量最小、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2.干旱的自然特征是荒漠化发生的潜在因素

干旱的气候使本区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再加上大风日数较多,风沙活动频繁成为荒漠化的潜在威胁。如下图所示:

3.气候异常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它对荒漠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即时巩固】

1.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

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

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

(2)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原因是( ) A.水分差异 C.地形差异

B.热量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

解析 第(1)题,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第(2)题,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 答案 (1)B (2)A

2.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新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2.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bh65lhaz4c2db011p1797950lq6e00f7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