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号滑坡勘察报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 12:35: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本次勘查执行的技术标准有:

(1)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 (2)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三峡库区三期地质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技术要求》 勘查区前人研究程度较高。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进行的区域地质调查,编制了1∶20万巴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1979—1985年湖北省区测队完成了1∶20万巴东幅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和地质图。1980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1∶20 万巴东幅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和地质图。1975 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成都地质学院联合进行的1∶5万三峡工程库区工程地质普查。1986-1990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四川省南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库岸稳定性研究》。1997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完成了《秭归县地质灾害调查报告》。2003年10~12月,湖北省鄂西地质工程勘察院对头道河Ⅱ号滑坡进行了三期规前勘查工作,编制了《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规划防治秭归县部分崩塌滑坡规划调(勘)查报告》。2004年,宜昌长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设计院完成了《三峡库区秭归县三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调查报告》。上述成果,特别是滑坡调查和勘查成果,为本次勘察工作地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表0-1 勘查主要工作量一览表

分部分项工程名称 E级GPS点 Ⅱ级导线 测量 1∶500地形图测量 1∶500剖面线测量 点位测量 工程地质测绘 1/1万专门工程地质调查 1∶500工程地质测绘 1∶500实测地质剖面 钻孔 浅井 探槽 钻孔注(提)水试验 试坑渗水试验 现场 试验 地下水动态简易观测 原位大重度试验 原位大面积剪切试验 室内 试验 监测 土岩样 水样 地表变形 地下水监测 勘查工作设计书 报告 勘查报告 勘查原始资料 3

单位 个 km km2 m/条 点 km2 km2 m/条 m/孔 m/个 m3/个 孔 点 孔 次 组 组 组 点 孔 套 套 套 完成工作量 6 2.5 0.5 1477.4/4 178 3.5 0.5 1477.4/4 342.8/13 28/3 163/8 5 12 13 2 2 33 3 30 2 30 30 2 备 注 勘探 工程 2m×2m断面 单环法 天然、饱和各1 天然、饱和各1 具体见技术要求 简分析及侵蚀CO2 监测墩15,点15 K2、K3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本次勘查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按时按量地圆满完成了所委托的勘查任务,完成工作量和质量符合《三峡库区三期地质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规定,可以作为该滑坡防治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

1 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1.1 自然条件

图1-1 头道河Ⅱ号滑坡交通位置图

头道河Ⅱ号滑坡位于秭归县郭家坝新集镇西南方向约3.5km,长江一级支流童庄河南东岸(右岸),下距三峡坝址约36km,行政区划隶属于秭归县郭家坝镇头道河村三组。滑坡南东侧为秭归县水泥厂,北西侧为货运码头。滑坡区坐标为:X=3423716~3424071,Y=37474246~37474535。

区内交通较为便利(图1-1),公路有255省道西至巴东恩施、东至茅坪宜昌,水路上游可至重庆、下游可至宜昌。区内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工业以水泥制造为主,农作物以柑橘为主。三峡水库一期蓄水前,区内135m以下居民已原地后靠至公路附近,目前区内尚有少量民居处于156m以下。

滑坡区地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8℃。极端高温为42℃,极端低温为-8.9℃,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28.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4℃。汛期为6~9月,非汛期为10~5月。根据秭归县1960年至1985年水文记录,滑坡区年平均降雨日数约为13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39.2mm,

4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汛期最大月降雨量425.6mm(8月),该月平均降雨天数12天,非汛期最大月降雨量为276.4mm(10月),该月平均降雨天数12天,汛期日最大降雨量116.9mm( 8月)。

童庄河为长江一级支流,为区内侵蚀基准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从滑坡区前缘流过。三峡水库蓄水前该段河水位约90m左右,一期蓄水水位至135m,去年库水位提高至139m,现已回落至136.3m左右。

1.2 地质环境

1.2.1地形地貌

照片1-1 滑坡区域沿江地貌形态(右侧码头上方为头道河Ⅱ号滑坡)

滑坡区域上地处鄂西褶皱山地,地貌属于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峡谷区(照片1-1),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西部为北北东向,往东逐渐过渡为近南北向。区内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左岸分水岭山顶高程450m~700m左右,右岸分水岭山顶高程1000m~1500m左右,童庄河在三峡水库蓄水前的水位高程为76m~93m左右,现水位为136.3m,区内地形相对高差约300m~1350m。童庄河河谷呈不对称的“V”型,东岸高陡下部多被第四系覆盖,西岸低缓多为裸露基岩斜坡,东岸多为平直的顺向坡,西岸多为起伏的逆向坡。山顶和山脊形态多呈尖棱状。

滑坡所在临江第一斜坡山顶高程一般为390m~550m,相对高差为150m~400m左右。斜坡上部多为较陡的裸露基岩区,地形坡度一般为20°~40°和40°以上;下部多为较缓的第四系覆盖区,地形坡度一般为10°~25°,剖面上为凹形坡和阶梯形坡。在斜坡上发育一系列北西向冲沟,冲沟多呈“V”形,大气降雨大部分汇入沟谷之中;头道河Ⅱ号滑坡恰好位于山竹子湾至县水泥厂与周家岭至檀树垭两条近北西向山脊之间,滑坡受地形控制明显。童庄河水面宽一般为200m~600m,最宽处为头道河Ⅱ号滑坡下方水面,宽约700m。 1.2.2地层岩性

滑坡区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黄陵八面山分区黄陵地层小区,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岩性以碎屑岩类为主,次为碳酸盐岩类。 1.2.2.1三叠系

5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下统嘉陵江组(T1j)分布于勘查区岸坡中上部,按其岩性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厚度>500m,滑坡区仅出露第三段(T1j3),其岩性下部为浅灰色中厚层含石膏假晶白云岩夹灰色岩溶角砾岩;中、上部为灰—深灰色中薄层微晶白云岩夹灰白色中厚层微晶白云质灰岩和灰色岩溶角砾岩,偶夹燧石结核和条带。厚125~185m。

中统巴东组(T2b)分布于勘查区岸坡中部,区内仅见巴东组第一段(T2b1),与下伏嘉陵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岩性主要为紫红色中—薄层状粘土质粉砂岩和紫红色含钙质粉砂质粘土岩不等厚互层夹黄灰色薄层泥质灰岩、泥灰岩和灰绿色泥岩条带。厚94~100m。 1.2.2.2侏罗系

照片1-2 香溪组第一段粗砂岩 照片1-3 香溪组第一段砾岩

照片1-4 香溪组第二段细砂岩 照片1-5 香溪组第三段粉砂岩、页岩夹煤线

下统香溪组(J1x),分布于勘查区岸坡下部,为该滑坡发育地层。按其岩性可分为四段,厚约472~500m,与下伏巴东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第一段(J1x1)主要为黄绿、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砾岩,厚约30m(照片1-1、照片1-2)。

第二段(J1x2)主要为灰绿色、土黄色中—薄层状粉砂岩、细砂岩夹粘土质粉砂岩、粉砂质粘土岩,底部为一层岩屑细粒长石细砂岩,厚 96~100m(照片1-3)。

第三段(J1x3):主要为灰黄色、土黄色中—薄层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夹细砂岩、粉砂质粘土岩、炭质页岩及煤线,厚110~120m(照片1-4)。

6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号滑坡勘察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gtg0yaxl4yj364r8v0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