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号滑坡勘察报告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 22:32:3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保护农田 设计变更 175-180m以上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勘探点较集中,变更较少 无 勘探点稀疏,变更较多 7.2 建议

7.2.1 参数

1、滑坡区多年平均气温18℃。极端高温为42℃,极端低温为-8.9℃,最暖月(7月)平均气温28.9℃,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4℃。

2、汛期为6~9月,非汛期为10~5月。根据秭归县1960年至1985年水文记录,滑坡区年平均降雨日数约为136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39.2mm,汛期最大月降雨量425.6mm(8月),该月平均降雨天数12天,非汛期最大月降雨量为276.4mm(10月),该月平均降雨天数12天,汛期日最大降雨量116.9mm( 8月)。滑坡区汇水面积0.24km2。

3、头道河Ⅱ号滑坡的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其设计暴雨强度重现期为20年。 4、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滑坡稳定性计算中不考虑地震荷载。

5、目前滑坡区库水位高程136.3m(黄海高程)。三峡水库的运行,在2007年至2009年施工期间,汛前库水位按156m(本段以下水位高程为吴淞高程)运行,于2007年10月开始,水库坝前水位从135m抬升至156m,至次年6月上旬坝前水位在135m~156m~135m之间波动,在汛期6月中旬至9月底,坝前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135m;三峡水库建成后,汛期水库限制水位为145m以便蓄洪,洪峰过后水库水位又迅速回落到145m,坝前水位在145m~175m~145m之间波动。

6、该滑坡前缘高程115~125m(以下为黄海高程),后缘高程195~198m,自地表高程160m附近分界,上部平均厚度为24m左右,下部平均厚度为30m左右,厚度最大处位于滑坡中前部高程153m附近,深度44.6m。滑坡轴线长约400m,水上轴线长约270m,水上前缘宽约150m,后缘宽约180m,面积约5万m2,水上面积约4.5万m2,体积约130万m3,水上体积约110万m3。

7、滑坡平均渗透系数为0.0005cm/s,给水度0.15。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3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Ca-HCO3水,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和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8、滑体物理参数统计值,天然重度20.0kN/m3,饱和重度20.9 kN/m3,液性指数0.06,塑性指数11.07%。天然快剪C值为30.0kPa,φ值为14.2°;天然固结快剪C值为37.4kPa,φ值为17.2°;饱和快剪C值为24.1kPa,φ值为13.5°;饱和固结快剪C值为30.9kPa,φ值为15.6°。

9、滑带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原生滑面作为潜在滑面的天然C值为20kPa,φ值为16.2°;饱和C值为9.5kPa,φ值为13.5°。

31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10、滑床中风化带粉砂岩物理力学参数统计值,天然重度24.7kN/m3,比重2.70,软化系数0.37,单轴抗压强度10MPa,抗剪强度C值为1.5MPa、φ值为33°,弹性模量4.8GPa,泊松比0.33。

滑床岩体主要参数建议值如下:

粘土质粉砂质页岩抗剪强度,天然状态C值为200kPa,φ值为28°;饱和状态C值为70kPa,φ值为22°;天然抗压强度1.5MPa,饱和抗压强度1.0 MPa,RQD值为0。

煤层抗剪强度,天然状态C值为100kPa,φ值为25°;饱和状态C值为60kPa,φ值为20°;天然抗压强度1.0MPa,饱和抗压强度0.7 MPa,RQD值为0。

粗砂岩天然抗压强度2.5MPa,饱和抗压强度1.6MPa,RQD值为35%。 粘土质粉砂岩天然抗压强度1.8MPa,饱和抗压强度1.3 MPa,RQD值为40%。 11、该滑坡属于涉水滑坡,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组合依据勘察技术要求表7-2。 12、根据塌岸预测分析,防治工程设计可不计塌岸影响。 7.2.2 治理措施

通过两个治理方案的比选,推荐采用方案一,即在高程176m至180m之间布置一排抗滑桩,中部垂直于主滑方向并大致平行于公路线状分布,东西两侧垂直于填土变形方向且大致平行于公路,长度约300m。桩间距10m,桩断面采用2.5m×3.7m和2.5m×3m,并对180m以下的杨承友、张秀英和杨承银等3户居民实施搬迁避让。由于公路上方的屈代莲家变形强烈,在实施治理工程过程中以及竣工后仍可能出现变形加剧,因此也建议对其实施搬迁。

8 结语

1、头道河Ⅱ号滑坡是发育于侏罗系香溪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粗砂岩、砾岩、细砂岩、页岩、粉砂岩地层中的大型土质滑坡,是以来源于上述地层的碎块石土组成滑体,以土与基岩界面为滑带,以香溪组第三段含煤岩系为滑床的老滑坡,滑坡剪出后覆盖在河流相淤泥质粘土和卵石土上,其发生年代大致在童庄河Ⅰ级阶地之后,与童庄河河流改道时期相当。

2、滑坡厚度自0.3m~44.6m不等,自地表高程160m附近分界,上部平均厚度为24m左右,下部平均厚度为30m左右,厚度最大处位于滑坡中前部高程153m附近,厚度44.6m。

3、滑坡及两侧填土变形体面积共计6.1万m2,体积共计137.2万m3。其中滑坡轴线长约400m,水上轴线长约270m,水上前缘宽约150m,后缘宽约180m,面积约5万m2,水上面积约4.5万m2,体积约130万m3,水上体积约110万m3。

4、根据物质组成以及物质来源,滑坡体自上而下共分五层:①以黄褐色、棕黄色为主的碎石土;②

32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Ⅱ号滑坡防治工程地质详细勘查报告 以灰绿色、灰褐色为主的碎石土;③灰绿色、灰黑色滑带及滑带堆积角砾土;④以灰色为主的碎石或碎石夹粉土;⑤以灰绿色、灰黑色为主的含煤碎石土。其中①层和②层为滑体主要组成物质,④层为滑坡发生时带动基岩强风化带顶部随之滑动形成的影响带,⑤层为滑坡整体滑动之前先期垮塌或崩塌的物质。

5、滑动带上部处于滑坡堆积碎石土底部与下伏基岩顶界之间,中下部堆积于先期崩塌物质上,下部堆积于淤泥质粉质粘土上。滑面倾向近正北,滑面坡度10°~12°,厚度一般0.2~2.9m。

6、滑床为侏罗系香溪组第三段粘土质粉砂岩、粘土质粉砂质页岩及煤层,偶夹岩屑长石石英细砂岩,岩体属具软硬相间的互层结构,岩石力学强度、抗风化能力和抗侵蚀剥蚀能力较差,基岩与土体接触面坡度17o~18o,地层产状273o∠45o~50o,与坡向斜交。强风化带厚度变化区间为1.9~10.2m。

7、滑坡的破坏机制属于蠕滑拉裂模式。

8、根据滑坡区工程地质测绘以及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头道河Ⅱ号滑坡目前整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已发生局部变形,这种变形综合分析可能是多种不利因素如人类工程活动等叠加的结果。通过稳定性计算发现,对该滑坡最不利工况条件是库水位自175m降至145m,在此条件下滑坡可能出现复活。在相同降雨条件下坝前静水位不断上升,滑坡也存在稳定性逐渐增高的现象。整体上,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安全系数存在距离,无论那种工况组合,其安全储备都是不足的,对其进行治理势在必行。

9、建议在施工前,对该滑坡建立动态监测预报工作。 10、在治理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及时搬迁。

11、对于省道上方变形强烈的屈代莲家应予搬迁。因为即使抗滑工程竣工后,发生的允许范围内的变形都可能导致这种不规范建设房屋的变形加剧甚至引发危险。

12、由于勘探点数量的人为限制和时间的紧迫性,本次勘察的防治工程部位的勘探点未能完全达到相应规范的间距要求,因此建议在施工期间对勘探点较稀疏的地段进行补充勘察以便利施工。

33

湖北省三峡库区秭归县头道河号滑坡勘察报告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gtg0yaxl4yj364r8v0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