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悟空机灵活泼的本质,如孙悟空像猴子一样的眼神,以及像猴子一样跑来跑去等。
图2—2《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的孙悟空
《真假美猴王》是1983年出自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彩色戏曲片,本片中的孙悟空造型非常精致细腻,(如图2—3)在服装上还是黄色为主的斑斓虎皮袄,搭配红色的领巾,并且戴有一顶带佛字的帽子。在脸谱设计上,孙悟空的脸谱显得格外精致,很明显的猴脸,在脸部细节上如嘴、鼻子和眼睛都很逼真。故事主要讲如何分辨真假美猴王,所以在服装造型上都很注意细节,突出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的一模一样难以分辨的主题。
5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图2—3《真假美猴王》中的孙悟空
《火焰山》198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上映,(如图2—4)所示,孙悟空在刚出场时还是以黄色服饰为主,身穿虎皮裙,还有一条红色领巾,头戴紧箍儿及冒顶带有佛字的僧帽,直到孙悟空闯进牛魔王的洞府时,黄色的衣服变为素青色,领巾变为淡黄色。脸谱较为细致复杂,有一些红白相间的花纹图案。
可见,在戏曲片中孙悟空在化装造型以及动作程式上大致相似,基本借鉴了传统戏剧造型如京剧脸谱及服饰,并且脸谱造型大致相似,动作方面尽力模仿猴子的本性,在不同的情节场景中略有细微不同之处,服饰上都以黄色为主,显示孙悟空曾经是齐天大圣美猴王的地位。并且在故事情节的选取方面也都是积极地表现孙悟空英勇顽强,聪明机灵的一面。
6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图2—4《火焰山》中的孙悟空
2.2动画片:简约、灵动的造型风格
孙悟空在动画片中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孙悟空的造型形象,基本表现出简约、灵动的风格,同时也有对戏曲片和电视剧的借鉴,如《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面部就是借鉴了戏曲片中孙悟空的脸谱造型,而在动画片《西游记》中无论是服饰或者面部,整体造型基本借鉴了六小龄童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在长达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孙悟空在动画片中的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以《铁扇公主》为代表的探索阶段,第二个是以《大闹天宫》和《猪八戒吃西瓜》为代表的发展过渡阶段,最后是以央视动画片《西游记》和3D版动画片《大闹天宫》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深入运用阶段。
2.2.1初期对外借鉴探索阶段:对好莱坞的模仿以及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
《铁扇公主》是1941年上映的,这是孙悟空形象首次出现在动画片中,当时整个国家陷入危难当中,为了宣传和发扬抗日精神,鼓舞广大同胞,作为文艺创作者,万氏兄弟创作了这个英勇正义追求自由的战斗英雄形象。《铁扇公主》中孙悟空所代表的英勇正义,反抗侵略,勇往直前的精神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需求,这也是早期我国动画片注重教化的特征,随后出现的很多动画作品也符合当时英雄主义思潮的政策。
《铁扇公主》在人物造型设计上,一部分借鉴了中国神话故事绘本中神话人物的造型特色,把孙悟空设计成毛脸、雷公嘴的动物造型,雷公为中国古代神话
7
西安培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国产影视作品中孙悟空形象造型分析
中司雷的神明,在古籍绘本中雷公的以兽形出现,并多为猴,孙悟空原型是猴,便有了雷公嘴的造型,这既传承了中国古典文化,也使观众易于接受。另外还借鉴了迪斯尼动画片人物造型,(如图2—5)孙悟空头大身小,四肢又细又长,一举一动没有关节,像能变形的橡皮条。基本采用白描的风格,以“曲线”和“圆形”为主的绘画技法以表现动物弹性、柔软、运动的身体造型。
当时动画电影在中国大陆观众的眼里还是新生事物。万氏兄弟本身从小热爱美术并自学西画,在《铁扇公主》中孙悟空的造型具有明显的西方元素,并且打破传统把孙悟空这个代表正义的英雄形象塑造成了更接近于猴子的体型。
图2—5《铁扇公主》中的孙悟空
2.2. 2发展过渡阶段:民间艺术形式剪纸与木偶的运用
《猪八戒吃西瓜》是万古噡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上海美影厂1958年制作完成,至此孙悟空的动画形象有增添了新的剪纸风格形象。(如图2—6)孙悟空服饰色彩明快鲜亮服饰具有传统的戏曲服饰特征,民间气息浓厚,不受客观自然色彩的束缚,而采用传统喜庆的红色和黄色,在画面表现方面则局限为侧面姿,“缺点是剪纸人物的表情变化和砖面转身都不能像动画片那么灵活自如,动作有限。也就是说,剪纸片只能在平面上做横向运动,而不能向纵向驰骋,形体也不能自由变化??”⑤虽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也使其具有独特的表现力。
⑤
万籁鸣,万国魂.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年lO月,第136页.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