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1.同桌讨论,在三年级里课文是怎样描述分数的意义的? 2.试着读出下列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意义。 1/3 2/5 3/11 6/8 7/7 12/25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单位“1”(学习课本p61页的内容) (1)出示1/4:你认识这个数吗?对1/4你有哪些认识?1/4是怎么得来的?举例说明。 (2)画一画。在下面的图形中表示出它的1/4。 (3)比一比,想一想:上面的4幅图表示的有什么不同呢? (4)做一做。任选几颗糖,自己创造一个分数并把结果填入下表。
所用的颗数 平均分的份数 取的份数 用分数表示 观察,比较,思考:可以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自由选择数量和平均分的方法,在操作中感受分数的意义。完成本组表格,为展示做准备 )
2.议一议。分数的分母和分子与什么有关系?结合你创造的分数,说一说分数表示的是什么? 三、总结归纳:
1.我们可以把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看作一个(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 )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 )。 四、课堂检测 1.填空:
(1)婴儿每天的睡眠时间约占5/8,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睡眠时间是这样的( )份。
(2)15支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每人分得的铅笔是铅笔总数的( )。 2.说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五年级一班的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10。把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 )份。
(2)地球表面大约有71/100被海洋覆盖。 (3)小明回家一趟的时间是5/8小时。
2.分数与除法 一、复习旧知
(1) 3/5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 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小组合作探究 a.合作探究
1、学习教材第65页的例1。
(1)出示例题。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2)请学生读题。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2.学习例2。
(1)板书例题。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3.学习例3。
(1)板书例题。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小组合作探究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b. 交流展示
1、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2、在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a/b(b≠0) 三、学习检测
1.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 )。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 ),分母相当于( )。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题的商。
3÷8 7÷12 12÷l7 21÷43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1/3=1÷( ) ( )/( )=13÷14 a/b=( )÷( ) 27/35=( )÷( )
4.(1)把8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3.真分数和假分数 一、自主探究
1.说说什么叫分数?
2.说说下面的图形怎么用分数表示;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小组合作
1.自学课本第69页。 怎样用图来表示呢?(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一个圆不够,从而产生矛盾冲突,要解决这个矛盾,还需要这样的一份。通过观察,理解是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如果学生错误理解为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老师再准备一套同样的图加以对比。从而更加清楚的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2.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1)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分子比分母大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3.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说明理由。 4.总结什么是带分数;带分数有什么特征;带分数与假分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者整数的方法是什么? 三、学习检测
(1)、举一些分数,生抢答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 (2)、判断
①真分数都比1小。( )
②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 ③妈妈买了一个月饼,小明一口气吃了 54个。( )
4.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自主探究 1.想一想。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1÷2= ?
2. 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再现。 二、小组合作
1. 动手操作,形象感知。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后,教师请学生拿出3个大小一样的圆形纸。师生一起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想一想,边操作边思考验证谁吃得多。 (1)折。请学生拿出3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把每张圆形纸都看做单位“1”,用手分别平均折成2份、4份、6份。
(2)画。在折好的圆形纸上,分别把其中的1份、2份、3份画上阴影。 (3)剪。把圆中的阴影部分剪下来。
(4)比。把剪下的阴影部分重叠,比一比结果怎样。 3..观察比较,探究规律。
例 2: 把2/3和10/24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提问:A、怎样使2/3的分母变成12
B、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2/3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C、怎样使10/24的分母变成12
D、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使分数10/24的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化
补充例题: 把2和3/7,5/8化成分母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分析: A,想想,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B、2是个整数,怎样化成分数呢 以多少做分母,分子又是多少呢 ? 三、学习检测
填空。
①把的分母扩大4倍,分子应该( )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把的分子缩小3倍,分母应该( )才能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②两个数相除商是13,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扩大5倍,这两个数的商是( )。
4. 约分(最大公因数) 一、课前检测
填空:①12÷3=4,所以12能被4( )。4能( )12,12是3的( ),
?18??3是12的( )。②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是?它们公有的质因数是( )。?30???,
??③10的因数有( )。
二、小组合作
1.(1)找出8、12的因数来。 (2)观察并回答。
①有无相同的因数?各是几? ②1、2、4是8和12的什么?
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几?知道叫什么吗? 2.抽象、概括。
①你能说说什么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吗?
②指导学生看课本80页里有关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80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交流展示
1.学习互质数的概念
(1)找出下列各组数的公因数来:5和7 8和9 12和25 1和9 (2)这几组数的公因数有什么特点?
(3)这几组数中的两个数叫做什么?(看书67页)
(4)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质数是一个数,而互质数是两个数的关系)
2.学习例2
(1)出示例2并说明:我们通常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复习的第2题,我们已将18和30分解质因数(如后) 18=2×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