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2 1:36: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实验步骤】

1.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

现象 分别加入1~2滴 紫色石蕊溶液 分别加入1~2滴 无色酚酞溶液 稀盐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2.生锈的铁钉与稀盐酸的反应

将一个生锈的铁钉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碱的化学性质

(1)在试管中加入1~2 mL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1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试管,至溶液颜色刚好变成无色为止。取该无色溶液约1 mL放在蒸发皿中加热,使液体蒸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

(3)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量的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 mL水,振荡,再各滴入1~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氢氧化钙________溶于水,其水溶液显________性;继续在一支试管中加水使之溶解,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 mL稀盐酸,振荡,观察到该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与交流】

1.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边慢慢滴入稀盐酸,边不断振荡试管,直至红色恰好褪去,以保证二者能够恰好完全发生反应。若在实验过程中不按以上操作进行,仅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能否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中为什么要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反思、拓展与评价】

1.做氢氧化钙溶于水及与盐酸反应的实验说明什么?

2.教师或小组长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 实验突破

1.化学课上,化学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了小魔术,他将一张白纸展示给大家,然后用喷壶向纸上喷了一些无色液体,“化学真奇妙”的红色大字立刻显现于纸上。他所用的试剂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A.酚酞——石灰水溶液 B.酚酞——盐酸溶液 C.石蕊——石灰水溶液 D.石蕊——盐酸溶液

2.已知氢氧化锂(LiOH)可溶于水,其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下列对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B.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 A.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 B.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 C.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 D.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4.(梅州中考)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5.(苏州中考)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丙可能为()

A.碳酸钙 B.氧化钙 C.氢氧化钙 D.碳酸钠

6.下列变化中,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 C.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

7.(梅州中考)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 C.氯化钠溶液 D.大理石

8.如图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曲线图。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B.该实验说明在蒸馏水中加入微量的酸或碱,溶液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C.C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D.A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

9.某实验小组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做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发现:

(1)将带锈铁钉放入试管后加入稀盐酸,看到铁锈消失,溶液呈黄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铁锈消失后又看到____________现象。

(2)课后清洗仪器时,一同学发现试管中的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表明此时的溶液已变为________溶液。这是由于过量的铁继续与黄色溶液的主要成分反应造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实验小组开展了如下有关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

(1)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后,小萍想知道反应后溶液中除NaCl以外,是否还含有其他溶质(不考虑酚酞),于是她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种试剂,从而得出了结论。小萍加入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总结出碱的化学性质是: ①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准备实验时,小英发现药品室有两瓶未标注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询问老师得知,该两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请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对这两瓶溶液的鉴别(仅限以下实验用品:试管、量筒、滴管、酚酞溶液、10%盐酸)。 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预计现象及 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种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1.红色 红色 蓝色 蓝色 无色 无色 红色 红色 2.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Fe2O3+6HCl===2FeCl3+3H2O 产生无色的气泡 Fe+2HCl===FeCl2+H2↑ 3.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NaOH+CuSO4===Na2SO4+Cu(OH)2↓ 沉淀消失,溶液变为蓝色 Cu(OH)2+2HCl===CuCl2+2H2O 有白色固体出现 有少量固体没有溶解,溶液变红 微 碱 固体消失,溶液变为无色 Ca(OH)2+2HCl===CaCl2+2H2O

【问题与交流】1.不能。由于酸性和中性溶液都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因此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二者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盐酸用量过多。 2.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发生,在该实验中引入无色酚酞试剂充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裁判”,说明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运用转换法来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反思、拓展与评价】1.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显碱性,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氯化钙溶于水,显中性。

实验突破 1.A 2.D 3.B 4.A 5.C 6.B 7.C 8.C 9.(1)Fe2O3+6HCl===2FeCl3+3H2O 有气泡产生 氯化亚铁 Fe+ 2FeCl3===3FeCl2 10.(1)探究碱与指示剂作用 (2)CuSO4+2NaOH===Cu(OH)2↓+Na2SO4 (3)紫色石蕊试液(或锌等活泼金属) (4)碱能与指示剂反应 (5)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两种待测溶液,再分别滴加相同滴数的无色酚酞溶液,向溶液中滴加10%的稀盐酸,计算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或用量) 红色刚好消失时所滴加稀盐酸的滴数少的

2017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3okt4f6zr6h1tx45d7638ccg96mxg0070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