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看一看,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哪些数必须写在个位上?哪些数必须写在十位上? 生:3、6、8必须写在个位上;2、4、9必须写在十位上。 师:那这六个数字能组成哪些两位数呢?说说看。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写的,是怎么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来的。注意突出有序思考的方法。 3,课后拓展:
看这节课的最后一道题1题,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和一个蛋糕,有( )种搭配方法。
老师想将这道题再增加点难度,不知你们敢不敢挑战一下呢
妈妈的生日快到了,小华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 一束鲜花、一个蛋糕和一张生日贺卡,有( )种搭配方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不断变化条件,促使思考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研究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体现有序思考的价值。)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的搭配的几个问题。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重要的是什么?对,就是“有序 ”思考。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咱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有用。课后,请你想一想、找一找,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在哪里用到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意图】: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感受有序思考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有顺利的思考,有规律的排列,不重不漏等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本课教学中,我在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些尝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
板书设计:简单的搭配 有序思考
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简洁明确
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参考了一些案例设计,创设了“照相合影----衣服搭配---拉数游戏---搭配早餐等系列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了知识的顺势迁移,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教学环节很巧妙,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拉数游戏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明确了小组分工,确定动手操作人,记录人,发言人,在展示交流中比较得出拉数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怎样拉出的数组排列最有规律性: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这个数学游戏的有序性。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渗透了思想教育。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如多
次使用了 ”好不好,可以吗” 这样的过渡语,导致课堂流程不够流畅,缺乏吸引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