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概论》教学大纲
(2011级人文科学试验班、2008级和2010级哲学基地班用)
讲授人:哲学学院李维武教授
上课时间:6—17周星期二晚12—14节课
上课地点:一区教五楼201教室
一、讲课目录
全课共36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3学时,课堂讨论3学时。 第一章 什么是人文科学?(3学时)
第二章 西方人文科学的形成与发展(5学时) 第三章 中国人文科学的形成与发展(5学时) 第四章 武汉大学的人文科学传统(2学时) 第五章 人文科学的价值(5学时) 第六章 人文科学的特点(4学时) 第七章 人文科学的方法(3学时) 第八章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3学时) 第九章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3学时) 课堂讨论与课程复习(3学时)
二、本课教材
李维武著:《人文科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三、参考文献
(1)韦尔海姆·狄尔泰:《人文科学导论》,华夏出版社2004年出版。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出版。 (3)朱红文:《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导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出版。
(4)肖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5)刘鸿武:《人文科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李维武:《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与复兴》,载《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1
(7)李维武:《现代大学哲学系的出现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开展》,载《学术月刊》2009年第11期。
(8)李维武:《武汉大学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哲学——王星拱与〈科学概论〉》,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
(9)李维武:《武汉大学与20世纪30年代中国哲学——范寿康与〈中国哲学史通论〉》,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5期。
(10)李维武:《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1)萧萐父:《冷门杂忆》,载《武汉大学报》2008年9月26日第4版。 (12)李维武:《萧萐父教授大学毕业论文发现记》,载《武汉大学报》2008年9月26日第4版。
(13)李维武:《早期启蒙说的历史演变与萧萐父先生的思想贡献》,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年第1期。
(14)李维武:《关于“哲学无定论”问题的探讨与陈修斋先生的阐释》,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四、课程论文
凡修本课同学(包括重修、选修本课同学),须在2011年12月6日(本学期第14周星期二)前完成一篇课程论文。课程论文的总题目是《当我走进人文科学大门的时候》。要求同学们根据这个总题目自拟一个具体的小题目,结合本课程的学习和自己初步进入人文科学学习时的真实感受,谈谈自己所感所思,欢迎发表“一偏之见”、“相反之论”。文章字数在1500-2500字之间,交打印稿。论文不得抄袭,抄袭以零分计。本学期第17周以此题目为主题,组织一次课堂讨论。
五、课程成绩
本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两个部分:
(1)平时成绩:课堂考核两次(不确定时间),共占本课总成绩10%;课程论文一篇,占本课总成绩20%(课程论文必须按时交,过时以零分计)。
(2)期末闭卷考试,占本课总成绩70%。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