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师范学院2013年专升本旅游管理专业
综合课考试大纲
一、考试方式及时间:闭卷笔试、120分钟 二、考试科目及各科目分值
考试总分100分,其中课程一:旅游学概论(60分)、课程二:旅游经济学(40分)。
三、试题类型(各题型可明确分值)
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读图、绘画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四、各科目参考书目及复习范围:
课程一:旅游学概论
一、总体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对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做到了解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理解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掌握有关旅游的基本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和旅游组织的基础知识,知道旅游市场的相关知识和旅游的影响。 二、参考书目:
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教材:李天元主编,《旅游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01出版,ISBN:9787040184938。 三、复习范围:
绪 论
一、旅游业已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二、旅游业的光明前景
三、各国政府对旅游和旅游业的关注和重视
四、旅游和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及功过之争的基本原因和解决办法
五、旅游从业人员接受旅游教育和训练的必要性 六、旅游学及其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观察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的
发展,认识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
第一节 19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
一、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类的迁徙活动及其性质 二、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 三、奴隶社会的旅行发展
四、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中外比较、发展特点五、19世纪以前旅行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二、交通运输条件的发展和意义 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生产力—社会经济—旅游发展
第三节 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一、现代旅游的概念
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第二章 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作为旅游学研究对象的旅游概念,学会分析并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熟悉旅游活动的特点及意义,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概念
一、旅游活动的概念:定义的类型、分析与结论
二、旅游活动的界定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特征和要素构成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二、旅游活动的要素构成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一、划分标准
二、国际旅游 三、国内旅游
四、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比较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一、消遣旅游活动现象分析 二、歧见原因 三、性质
第四节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一、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性
二、增长趋势(规模发展)的持续性三、空间上的地理(地域)集中性 四、时间分配上的季节性
第三章 旅游活动的主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我国旅游统计中对游客范围的划定与解释,熟悉国内外旅游统计口径的异同,掌握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及其意义,了解旅游者类型的划分目的和方法并熟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界定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
二、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国际旅游者的界定:国际联盟的规定、罗马会议的规范、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我国对来华入境旅游者的统计口径;国内旅游者的界定:世界旅游组织、中外比较。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支付能力——足够的可随意支配的收入 二、闲暇时间——足够的闲暇时间 三、其他影响因素
第三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的主观条件
一、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四、认识意义
第四节 旅游者的类型
一、类型划分的标准和意义:WTO对国际旅行者的分类 二、按基本旅游目的的划分的旅游者类型 三、不同类型旅游者的基本特点
第四章 旅游活动的客体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以及旅游资源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了解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认识意义;认识旅游资源开发的必要性,熟悉其开发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应遵循的原则,认清开发与保护之间的辨证关系并熟悉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实施原则和基本措施。
第一节 旅游资源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二、旅游资源的调查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 四、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六、开发工作的原则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