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提出未来项目运行管理的方式或运行机制,应签订各方意向协议。
3.分析说明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 三、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确定的建设工期和勘察设计、仪器设备采购、工程施工、生产准备、设备调试、试运转、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阶段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编制分年度项目实施计划表。
1.确定实施年限,起止日期,编制实施进度表或框图。 2.按进度框图说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进度安排。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内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包括估算说明和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的编制。
2.投资估算编制说明。要分别对总投资估算、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和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中的工程量核定、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仪器设备指规格)、单价(或单位工程造价)及各种税费费率的取值依据和理由做逐一说明。
3.编制投资估算表。 (1)总投资估算表。
(2)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按项目具体建设内容凡单独设计、单独施工、独立发挥作用的单体工程(如独立建设的科研实验楼、库房、晒场、温室、渠系、打井等),均应编制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土建工程、田间工程、 配套工程等估算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单位、
9
工程数量、单价等。
(3)仪器设备和农机具投资估算表。根据仪器设备和农机具清单编制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估算内容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单价、总价。(农机具购置费控制在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5%以内)
(4)其他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科技推广与培训费、引种费等,按照农计发[2005]37号附件2有关要求计提。
4.投资结构分析
分析工程建设费、设备购置费及其它投资等各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在总投资表中反映。
二、资金来源
说明项目总投资中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数额及比例(按照《申报指南》要求进行配套)。
三、资金运用
编制项目分年度、分来源的资金使用计划表。资金使用计划应与项目实施进度计划相衔接;用款计划要与资金来源相适应。
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的依据。基础数据来源于前面章节,同时反映相关的取费标准、财务制度规定、税收政策、资金占用费率、银行贷款利率等。
二、生产总成本的汇集。注意经营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概念,在生产成本基础上加上销售、管理、财务三大经营费用构成总成本。
三、项目盈利能力。静态分析包括在不同生产负荷下的销售收入、
10
销售税金和经营利润、利润分配情况和数据,以某一正常年份的数据计算项目的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动态分析要编制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计算财务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资产负债率等指标。
四、借款偿还能力。主要是根据利润分配情况,按财务制度规定,用税后未分配利润和可用于还借款的折旧、摊销费,对项目偿还借款的期限和每年还款额度进行说明。
五、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点分析。在财务上也叫保本经营点,以百分数表述,可以计算以生产负荷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生产量表示的盈亏平衡点或以销售收入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2.抗风险能力分析。分析各种变化因素的产生可能对项目盈利情况产生的影响。常用的变化因素有三个,即销售收入、经营成本和项目总投资在增加或减少5%─10%情况下,对项目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三大投资指标的影响结果。
六、社会效益分析。
1.对当地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的作用与意义(如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维护公众利益等)。
2.项目受益人群、受益面,农户(农民)增收或改善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
3.提供社会就业人数,其中农民就业人数。 4.可能产生的其他社会效益。 七、生态效益
11
包括生态结构变化(耕、草、林)、土壤肥力的变化、节水、节能、治理污染等效果。
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
一、综合评价。综述项目在市场需求方面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或适宜性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说明项目建设运营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对项目作出的最终评价。 二、问题与建议。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