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3:08: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甲与乙、甲与丁 B.甲与丙、甲与乙 C.甲与丁、乙与丙 D.甲与乙、乙与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由于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光,其它条件都要相同如都有绿色植物。 【详解】

甲和丙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植物,可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有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甲和乙可构成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光,探究的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 【点睛】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18.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B.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C.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D.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详解】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19.酸奶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其常用的保存方法是( ) A.腌制法 【答案】C 【解析】

B.晒干法

C.冷藏法

D.巴氏消毒法

【分析】

因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对于不同的食品特点有不同的贮存出方法。 【详解】

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如瓶装酸奶我们可以通过密封来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利用冷藏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达到保鲜的目的。 故选C。 【点睛】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0.下列有关生物的特征描述与生命现象搭配不恰当的是( ) A.新陈代谢--人体排汗 B.能适应环境--兔吃草、猫吃老鼠

C.能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飞蛾扑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人体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A正确;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一类植物是( ) A.被子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 【详解】

B.裸子植物

C.苔藓植物

D.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组成。在地球上的30多万种植物中,被子植物就占20多万种。植物的进化历程是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的类群。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被子植物是植物界中最高等、数量最多植物。

22.研究发现,缺氧环境下细胞中的低氧诱导因子水平会升高,促使人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尽快恢复氧气供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熟的红细胞形态为双面凹圆饼状,利于运输氧气 B.在缺氧环境下,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减少 C.红细胞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 D.人在高原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红细胞数量会增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白细胞呈圆球状,唯一有细胞核的血细胞。血小板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详解】

A. 成熟的红细胞形态为双面凹圆饼状,没有细胞核,利于运输氧气,故A正确。 B. 在缺氧环境下,人体细胞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减少,产生的能量减少,故B正确。

C.血液中的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白细胞可以吞噬病菌,血小板能止血和加速凝血,故 C 错误。 D. 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人从平原到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增多,以适应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气候特点,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红细胞的功能和特性。

23.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 【答案】A 【解析】

B.实验法

C.比较法

D.文献法

【分析】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法等。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某种调查研究的目的。 【详解】

科学家为了研究野生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的各种行为,在大熊猫出没的山林安装了几台摄像机,记录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符合观察法,A正确;B、C、D错误。 【点睛】

要熟练掌握各种科学探究方法的定义。

24.如图是生态系统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④是消费者

B.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 C.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D.该图同时存在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详解】

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所以①是生产者,②③是消费者,④是分解者,A错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图中①②③④构成了生物成分,但是还缺少非生物成分,B错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正确;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食物网,但是图中只有一条食物链,①→②→③,因此不存在食物网,D错误。 【点睛】

北京市门头沟区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仿真第一次备考试题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5434629h125kaxd91bwp423gj8gje700kyg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